儲能供需反轉超預期 從輔助賽道邁向核心戰場
來源:上海證券報作者:閆婧 楊燁2025-09-10 07:49

“加價排隊等電芯,還拿不到貨!”

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期調研發現,億緯鋰能、欣旺達、瑞浦蘭鈞、南都電源等企業的儲能電芯訂單需求激增,產線持續滿負荷運轉。

儲能業務大多從光伏、動力電池、電力設備等企業的產業鏈延伸而來,上市企業將之視作增長的“第二曲線”。2025年半年報顯示,億緯鋰能、陽光電源、瑞浦蘭鈞等企業的儲能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持續攀升,逐步躍升為公司核心支柱業務。

2025年,當新型儲能從能源行業的輔助賽道邁向核心戰場,兩個問題擺在面前:儲能業務是否能夠保持穩定增長及實現盈利,行業競爭格局又會如何變化?

從輔助業務到支柱業務

當前,鋰電池企業的產品策略紛紛向“動+儲”雙輪驅動轉型,不少頭部企業已完成從“動力電池為主”到“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雙輪驅動”的戰略轉身。

陽光電源的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占比最大的產品從長期占據主導的“光伏逆變器等電力電子轉換設備”切換為“儲能系統產品”。

上半年,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實現營業收入178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上升至40.89%;光伏逆變器業務收入為153億元,占比降至35.21%。這意味著,陽光電源正從光伏設備龍頭向儲能為主業的綜合能源企業轉型,儲能對營收、利潤的增長拉動明顯。

瑞浦蘭鈞、億緯鋰能的儲能電池出貨量也都超過動力電池。上半年,瑞浦蘭鈞的儲能電池及動力電池的銷量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動力電池出貨量為13.53GWh,同比增長78.5%;儲能電池出貨量為18.87GWh,同比增長119.3%,且儲能電池的營業收入占比已達58.4%,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億緯鋰能上半年動力電池出貨量達21.48GWh,同比增長58.58%;儲能電池出貨量超過動力電池,達28.71GWh,同比增長37.02%。

儲能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和在整體營收中占比的提升,與電池企業在儲能業務上投注更多資源的戰略定位相契合,反映出鋰電企業押注儲能行業的決心。

優質產能“強者恒強”

記者梳理上市公司半年報發現,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中創新航、瑞浦蘭鈞、國軒高科、鵬輝能源、德賽電池、派能科技、欣旺達、豪鵬科技、正力新能等11家主流鋰電池企業明確披露了儲能業務收入。

其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的儲能業務營收已超100億元;中創新航、瑞浦蘭鈞等7家企業儲能營收超過10億元;豪鵬科技、正力新能的儲能營收超過1億元。儲能業務占企業總營收的比重從3.72%到87.62%不等。

但綜觀半年報,儲能業務營收增速普遍低于出貨量增速,行業整體仍“增收不增利”,價格競爭依然激烈。

欣旺達能源系統事業部大客戶銷售總監張宇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由于原材料價格下降、產能擴張和競標壓價,及大容量電芯技術突破帶來的系統性降本等多重因素,儲能電芯價格一度低位運行,隨著主流原材料價格進入底部區間,加之市場優勝劣汰,成本下降趨勢已至極限,預計未來降價態勢趨緩。

當前,優質產能緊缺與低端產能過剩并存,不少中小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市場份額持續向龍頭集中,頭部企業憑借技術與品牌優勢擁有階段性溢價,呈現“強者恒強”格局。半年報顯示,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產能利用率分別達89.86%和87.51%,正力新能、瑞浦蘭鈞也處于較高水平。

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低碳用能與智能電力專委會會長應光偉認為,盡管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但滿足高安全、長壽命、高度集成等要求的優質電芯產能不足的現狀依然突出。“之前,行業整體產能釋放,市場競爭加劇,疊加低質產能過剩引發的低價競爭,拉低儲能電池平均價格,但今年初以來,頭部電芯廠商滿產滿銷,價格相對穩定。后續,儲能電池價格下降空間有限。”應光偉說。

全球化成“必選項”

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達226GWh,同比增長97%。其中前九名均為中國企業,國內企業儲能電池出貨在全球占比超過90%,海外大單屢屢刷新紀錄。

據陽光電源2025年半年報,公司海外業務營收占比為58.3%,較2024年末的46.62%顯著提升,上半年海外營收達253.79億元,同比增長88.32%,成為業績增長核心驅動力。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伴隨海外能源轉型,新能源占比提升帶動需求,以歐美為首的海外儲能市場有望迎來需求放量。國產儲能產業鏈具備明顯優勢,電芯、儲能系統環節在全球的份額持續提升,海外儲能廠商對中國產業鏈依賴程度較高。國信證券研報稱,中東、東南亞、拉美、南非、印度等新興市場多地存在電力緊缺問題,政府扶持政策頻出,儲能裝機需求大幅提升,新興市場有望成為儲能企業出海的重要方向。

多位業內人士坦言,當前儲能行業處于發展初期,面臨準入門檻較低、產品參差不齊等現狀,企業數量眾多,但產品價格及服務能力跨度極大、差異明顯。由于行業發展速度快,標準較產品迭代速度滯后,亟需完善行業標準以提升整體水平。

“長期來看,配儲邏輯正從政策驅動向價值驅動躍遷,經濟性與全生命周期收益能力成為檢驗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準。在運營環節,需強化數字賦能,通過智能化算法優化運營策略,探索虛擬電廠等新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激活儲能聚合價值。”應光偉說。

責任編輯: 鄧衛平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精品网站 | 原创国产中文AV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高清 | 日本三级A∨在线观看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精品 | 色婷婷亚洲婷婷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