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打開新課堂(解碼·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2025-09-09 10:38

學生在學習操作機器狗。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供圖

學生在操作皮影。

湖北武漢光谷第十五小學供圖

學生團隊在制作航模。

廣東深圳明德實驗學校供圖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推行更富成效的學習方式。當前,“人工智能+教育”正快速進入校園,改變著原有的教學模式。應用人工智能,課堂有哪些新場景、教學有哪些新變化、學生有哪些新體驗?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編  者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

用數學解碼中軸線

記者  吳  丹

打開“云上中軸”小程序,跟隨北京雨燕俯瞰北京中軸線,15處遺產構成要素依次鋪開。

“找到了!”循著學生張杞煒的聲音,其他幾名同學湊了過來。拍照、上傳、打卡,張杞煒的手機上很快收到了一則通知:“巡檢目標:A037號界樁;巡檢情況:一切正常。”很快,附近的6個界樁位置也被一一尋到。

這群“數字打更人”,是北京市廣渠門中學的一個班集體。趁著周末,全班同學沿著中軸線,在天安門、景山公園、鐘鼓樓等地完成數學作業——巡檢中軸線上的界樁。

作為古代重要區域邊界的標志物,界樁與數學課有何關聯?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將化身‘數字打更人’,用平面直角坐標系解碼北京中軸線。”在“中軸線數學建模”數學課上,廣渠門中學數學老師齊雪然開講。同學們依次上臺,分享巡檢故事。

“我們組以天安門為原點,在坐標系上標注了周邊6個界樁的具體位置。”學生周裕程說。

“確定單位長度是難題,我們考慮過參考走路步數、路燈間距、地磚數量,最終通過AI和地圖軟件,才準確測算。”學生胡戩宸說,“實地巡檢讓我們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接著,齊雪然請出了自己制作的數字人“助教”,介紹中軸線蘊含的傳統文化及歷史、地理等多學科知識。“根據新課標要求,設計了從坐標系建立到文化遺產數據分析,再到數字保護的教學方案,希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工程思維與科學探究能力。”齊雪然說。

在廣渠門中學,AI技術已深入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生物老師王丹借助AI技術把熱帶雨林“搬”進教室;語文老師辛媛讓孔子“穿越時空”與學生對話;在學校創客空間,機器人教室、3D打印室等一應俱全。

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蔡雷表示:“作為北京市智慧校園示范校、人工智能應用試點校,我們依循‘目標—主體—場景—反思’的應用思路,探索AI賦能創新人才培養新思路,確保技術真正服務于教學目標。”

數學課接近尾聲,巡檢鐘鼓樓組的學生岳雨辰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上寫下:原來課本上的坐標系真的能丈量歷史,抽象的公式也可以奏出時空的交響,這或許就是數學最美的樣子。

湖北武漢光谷第十五小學——

千年皮影的智能化升級

記者  吳  丹

燈光漸暗,幕布亮起。

“這位壯士,可愿分老朽一些干糧?”

“老人家餓得緊?俺這有剛摘的野果。”豬八戒抽了抽鼻子,“您身上怎么有股燒焦的骨頭味兒?”

“胡說!”化身老翁的白骨精拐杖頓地。

幕布后,機械臂和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十五小學的4名學生精準配合,托起皮影角色翩翩起舞。電子屏幕替代了傳統幕布,機械臂代替了人手操控,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在智能皮影教室里融合。

“同學們,看完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議?”信息科技老師易芙蓉引導討論。

“人機協作太默契了”“老人家的機器配音很特別”“背景顏色過深,豬八戒的動作看不太清”……同學們爭相舉手回答。

“美工”喻梓涵邊聽邊記,“皮影操作員”何芊芊、“編程員”劉裕洋也湊過來,“考慮更換背景圖”“老人家的聲音可以再蒼老一點”“還可以增加豬八戒的哼哼聲”。

“類似的皮影課程,學校還有很多。”學校黨總支書記李惠介紹,學校以非遺為切入點,引入數字化教學手段,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

課堂上的皮影技術不斷迭代,源自學生的奇思妙想。“有學生提出操作手桿很難,想嘗試像挖掘機那樣進行液壓傳動,液壓皮影由此誕生。之后,學生提出可以用平板控制機械臂操作,提高流暢性,還有人建議可以加個智能小車底座。”學校信息資源中心主任霍芬芳說。

為什么選擇皮影作為特色課程?“前期我們考察了多個項目,后來了解到,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皮影戲亟待傳承,且跨學科融合的可能性大。”校長吳林林說。

依托皮影,全校老師展開跨學科教研,構建了“基礎+拓展+研究”課程體系:在基礎課程中學習皮影戲的歷史文化,在拓展課程里嘗試用編程激活皮影,在研究課程上實踐智能皮影劇的創編與展演。近3年,學生先后獲得多項大獎;學校教師打造國家級優質課6節,省級優質課21節。

當千年皮影遇上數字時代,古老的光影藝術在孩子們手中傳承,更在不斷創新。

廣東深圳明德實驗學校——

校園實驗室牽手前沿科技

記者  程遠州

“猜猜看,一些古建筑為什么會在地震中墻倒屋不塌?”“因為榫卯結構?”

在廣東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數字制造實驗室里,一堂面向初二學生的科學興趣拓展課正在進行。指導老師楊鵬輝說:“我們可以制作榫卯結構的高層建筑構架來驗證。”電腦繪制圖紙、3D打印結構、激光切割木板……同學們制作出10余層的木塔構架,并放置在三維振動試驗平臺上檢驗抗震性能。

“這個試驗平臺是我和宋向明老師帶著學生一起設計的,可以模擬地震波。”楊鵬輝說。在明德實驗學校,像這樣以人工智能賦能的創新實驗室已建成18個,涵蓋航空航天、汽車工程等多個領域。

“如何在中小學生心中播下創新的種子,是基礎教育需要探索的新課題。”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魯江說,近年來該學校將傳統課堂上的書本知識系統性地“嫁接”進實驗室的真實場景,讓學生們沉浸式體驗前沿科技,培養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一所中小學的實驗室為何能與前沿科技“牽手”?“深圳科創資源豐富,很多科技企業愿意與中小學合作共建實驗室。”明德實驗學校創新中心主任陶冶說,目前學校已經與數十家企業開展合作。在學校的航空航天實驗室,有無人機、大型固定翼航模、模擬駕駛艙等先進教學設備。“運用企業提供的模擬飛行系統,學生們可以沉浸式感受飛行操控體驗。”指導老師劉天生說。

實驗室課程與課堂內容,能否無縫對接?“實驗室是課堂的拓展和深化。”在海洋資源實驗室,陶冶打開大尺度沉浸式地理信息系統,地板上呈現出70平方米的超大投影。陶冶介紹,實驗室老師負責提問和啟發,學生們組成興趣小組,自己尋找答案。目前,明德實驗學校已經累計開發了430余門校本課程和600余門校外課程,打造涵蓋科技、人文、藝術等多領域的“課程超市”,學生可以線上選課。

“我們希望探索一種資源跟著學生走、課程圍著興趣轉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去思考,像工程師一樣去創造。”魯江說。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区尤物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V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 | 亚洲国产空姐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