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智選,布局“空天地海”,“贏”在科技未來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陳書玉2025-08-18 19:28

硬核科技驅動的投資新時代,機會將屬于“看得懂趨勢、抓得住工具”的投資者!

人類對天空和海洋的探索自古有之,嫦娥奔月、蛟龍入海的神話,承載著中華民族上天入海的千年夙愿。今日,這些古老的夢想正被硬核科技的力量重寫——低空經濟開放空域,衛星互聯網爭奪軌道,人形機器人推開量產大門,深海科技叩響資源寶庫。

這是一場席卷“空、天、地、海”的科技革命。新質生產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將曾經幻想化為觸手可及的現實圖景。而這一次,它不再僅僅是科學家與工程師的舞臺。面對這場宏大壯闊的時代圖景,普通投資者亦有機會參與其中,成為時代演進的見證者與受益者。

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投資的本質在于發現并參與具有成長性的未來趨勢。緊跟國家政策導向與產業變革方向的投資者,往往能夠收獲時代機遇,比如十年前投資互聯網、五年前投資芯片。而當前,以低空經濟、商業航天、人工智能、深海科技為代表的硬核科技領域,正成為國家戰略布局的核心與產業升級的前沿。

有人負責夢想,有人負責筑路。

在這場關乎未來的科技革命中,眾多公募機構紛紛將目光投向“硬核科技”領域,深度挖掘企業投資價值,陪伴中國科技企業共同成長。其中,永贏基金以產業專家的視角洞察趨勢,致力于將國家戰略的磅礴藍圖、產業裂變的巨大機遇,轉化為每個人觸手可及的投資通道。在尊重投資客觀規律基礎上,永贏基金以追求高效率、高顆粒度的投資表達為目標,科學構建不同形態產品,打造了一套“空天地海”產品工具箱,讓每一位投資者都能便捷地分享這場科技革命帶來的投資機遇。

正如永贏基金所強調:“這些行業已非宏大敘事或短期炒作,而是真實的產業落地。”我們相信,這場深刻的科技變革,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

洞察先機:聚焦新質戰斗力與新質生產力交匯處

近期資本市場的熱度,清晰指向了一個方向——軍工板塊。Wind數據顯示,自6月23日以來至8月18日,申萬軍工指數漲幅已超20%。進入8月,板塊內多只個股連日漲停,航海裝備、地面兵裝等細分領域表現尤為強勁。多只軍工主題ETF交投活躍,顯示資金正加速涌入。

回望過往,軍工投資常被貼上“題材炒作”“事件驅動”的標簽。但驅動本輪行情的引擎已悄然更換。軍工產業的演進脈絡,正從單一的地域敘事,轉向由技術創新、全球博弈與國家戰略轉型共同編織的宏大圖景。它已不再是懸浮于現實的“概念”,而是加速落地、深度融合的“新質生產力”。訂單的持續落地、經營數據的穩步向好,如同產業脈搏的有力跳動,清晰地傳遞著基本面改善的信號。

而市場真正的關注焦點,在于“新質戰斗力”與“新質生產力”的交匯處,在于軍工尖端技術與廣闊民用市場加速融合的地帶。正是在此交匯點上,四條改變未來的行業正在高速增長,展現出巨大的投資潛力:

1.低空經濟(空):2025是商業化元年,載物先行,載人可期。已被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定位由“積極培育”升級為“培育壯大”。根據中國民航局的數據預測,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即將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

2.衛星互聯網(天):衛星通信是6G通信的技術基礎底座,同時也為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物聯網等提供必要的基礎支持。當前低軌軌道資源競爭激烈,SpaceX在軌衛星數量和發星速度領先幅度較大,我國衛星通信產業建設迫在眉睫,產業或處于爆發前夜。七部門聯合發布《終端設備直連衛星服務管理規定》,應用端落地加速推進。據國盛證券測算,2023—2027年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市場空間達8313億元,有望帶動6萬億地面設備和5萬億衛星服務市場。

3.人形機器人(地):被視為未來十年大級別的Beta機遇,產業進展迅猛、天花板高;2025年各大廠商已進入方案確定與小批量生產階段,人形機器人從1到N的帷幕已拉開。相關研究測算,2035年中國工業制造領域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或達1.6萬億元,中國生活服務領域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或達1.9萬億元。

4.深海科技(海):0—1突破階段,中期趨勢明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和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列為重點培育方向。7月1日的中央財經委會議指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發展海洋經濟。

妙手落子:打造“空天地海”科技投資矩陣

低空經濟、衛星互聯網、人形機器人、深海科技——這些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前沿領域,潛力巨大但處于早期階段,不僅科技含量高、理解門檻高,其標的更新快、投資路徑也相對更復雜。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如何有效參與這些蘊含巨大機遇卻充滿挑戰的領域?一套科學、適配的投資工具顯得尤為重要。

前瞻布局,精準落子。圍繞上述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永贏基金打造了“空天地海”產品矩陣。該矩陣目前由6只特色鮮明的產品構成,涵蓋被動指數型基金與主動管理型基金兩大類別,為不熟悉科技領域的投資者,省去了在海量概念股中“艱難淘金”的過程,精準高效地布局產業鏈核心價值環節。

這套“空天地海”工具箱的核心價值,在于其精準的定位與前瞻性:

指數產品搶占市場首發:通用航空ETF (159378.SZ)聚焦低空經濟概念,全市場首只且同類規模最大;衛星ETF (159206.SZ) 則是同時聚焦商業航天、6G通信、衛星通信三大前沿領域的創新ETF,市場首只且同類規模最大。

主動權益深耕細分藍海:永贏低碳環保智選A (016386.OF)、永贏高端裝備智選A (015789.OF)、永贏先進制造智選A (018124.OF)等主動產品,均是深度聚焦于低空經濟、衛星互聯網、人形機器人等特定硬核科技領域的投資工具。主動管理策略的核心優勢在于其靈活性——能夠更敏銳地挖掘處于產業爆發前夕(0—1階段)、具備高成長潛力的新興企業紅利,捕捉早期投資機遇。

當然,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上述領域多為發展早期的成長型板塊,本身具有較高的波動性特征。永贏基金在相關產品定期報告中已反復強調,投資者在參與這些前沿領域的投資機會時,需要基于對產業的基本理解,充分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控制配置比例,并對可能出現的波動有充分的心理預期和準備,理性做出投資決策。

“贏”者謀局:擁抱硬核科技

2025年的資本市場,硬核科技之風勁吹。風起時,永贏基金的硬核科基系列已然有序就位。

“智選系列” :深度聚焦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高潛力且頗具稀缺性的“獨角獸”行業,是“空天地海”系列中的主動尖兵。

“科技成長”線:投資范圍更為均衡分散,覆蓋基本面成長投資領域、成長股高景氣方向等,屬于泛科技成長矩陣,與智選系列形成較好的互補。

“被動指數”線:布局寬基科技指數,并在前沿科技初具規模時,聯合開發首只指數工具(如通用航空ETF、衛星ETF),是“空天地海”的指數先鋒。

何以先人一步,精準落子“主線”?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產業更迭迅速,因此在權益市場發展二三十年間,絕大多數時間,市場的賺錢效應體現在新興產業的結構性機會中。”永贏基金首席權益投資官高楠在近期的投資策略會上表示,投資的前瞻性預判,是所有產品誕生的基石。

“我們的產品布局是基于對于市場下一階段潛在機會的判斷,前瞻性的圍繞潛在結構性機會進行布局。永贏基金權益團隊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如何有效挖掘結構性機會,如何把握未來幾年新興的產業趨勢,如何摒棄簡單的牛熊思維、將投資重心更多放在前瞻性的產業和結構性機會的研究上。”

不追逐風口,而是系統性地預判和尋找未來的風口。支撐這種前瞻的,是永贏基金精心構建的“1+N”權益投資生態圖譜:

“1”的核心是一群能力圈互補的專業人士共同構建、具有完備性、實戰性且不斷迭代的投資研究體系。它不是某個明星經理的“單打獨斗”,而是一個協同作戰、能力互補的“智庫”和“作戰平臺”。

“N”是指在尊重投資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永贏設計了多元化的產品形態,作為其投資體系和判斷的“客體化”輸出。這些產品追求高效率的投資表達,并進行內部最優的人員匹配。

在這個頂層設計下,我們看到“空天地海”有了這樣的整體呈現:

1.“產業專家+基金經理”組合:以“空天地海”四大投資方向為例,均是投資決策委員會基于深度理解產業邏輯、精準預判科技趨勢,選擇成長空間大、符合國家戰略的新興行業,之后為每一只產品匹配了能力圈契合的基金經理進行投資管理。

2.敏銳視角,洞悉新興產業脈搏:這批少壯派基金經理,在各自擅長的細分板塊充分發揮深度研究能力,以“技術原住民”般的前沿技術敏銳度,緊密跟蹤各類關鍵躍遷,彰顯出各自的爆發力。

3.深扎產業一線,快速響應變化:投研團隊堅持深入產業一線調研,具備極強的市場響應效率,例如實地考察國產衛星產線、深度調研深海特種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推進,確保投資決策基于扎實的產業進展。

永贏基金在硬核科技版塊的“贏”,非一日之功,亦非偶然之幸。它源于對結構性機會的前瞻預判,依托于“1+N”權益投資體系的強大支撐,根植于長期主義、嚴控風險、流程高效的文化基因,最終精準錨定并擁抱了代表未來的硬核科技,致力于讓每一位投資者都能便捷分享這場從空域到深海的科技紅利。

智通未來:構建科技價值新航道

當eVTOL劃過城市天際,當人形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當衛星網絡覆蓋全球角落,當深海寶藏惠及民生——這場“空天地海”的科技革命,正深刻改變我們的世界。展望未來,永贏對硬核科技的信念更加堅定。

這份堅定的信念,在眾多公募基金身上同樣得到了鮮明體現。事實上,公募基金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科技自立與產業升維的助推器,秉持“服務實體經濟、引導耐心資本長錢長投”的理念,連接普通投資者與資本市場-----他們引導資金支持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向產業轉化,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更好的發展,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分享科技發展紅利,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來源:證券時報基金研究院

校對:呂久彪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本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网 | 亚洲香蕉线观看视频 | 亚欧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色综合日本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