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正加速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
云南白藥擬6.6億元收購聚藥堂
8月15日晚間,云南白藥(000538)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云南白藥集團中藥資源有限公司擬以6.6億元現金收購安國市聚藥堂藥業有限公司(簡稱“聚藥堂”)100%股權。
云南白藥是我國中藥行業的龍頭企業,2024年公司營收首次突破400億元,凈利潤達到47.49億元。截至8月15日收盤,該股A股市值為998.47億元,年內累計下跌4.71%。
聚藥堂是一家專注于中藥飲片、毒性中藥飲片、直接口服中藥飲片及配方顆粒生產銷售的企業,具有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聚藥堂核心業務涵蓋中藥飲片加工與配方顆粒的研發生產,擁有1567個飲片品種(4000余個品規),為飲片行業品類最齊全的企業之一,配方顆粒國標備案品種已達240個。聚藥堂飲片與配方顆粒生產規模位居全國前列:中藥飲片滿負荷年產能達2.5萬噸,配方顆粒年產能達1500噸。
腦機接口概念龍頭股持續走強
8月15日,創新醫療(002173)盤中觸及漲停,股價創近9年來新高。截至收盤,該股漲7.07%,年內漲幅達到235.05%,最新A股市值逼近120億元。
從基本面來看,創新醫療過去數年經營業績下滑明顯,2019年至2024年已連續6年凈利潤呈現虧損狀態。2025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虧損0.11億元。公司股價如此強勢表現,與腦機接口題材的火爆不無關系。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8月15日收盤,腦機接口概念股今年以來平均上漲48.67%。4股累計漲幅翻倍,分別是創新醫療、漢威科技、翔宇醫療、愛朋醫療。
科學家首次解碼“內心言語”
據科技日報,近日,科學家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一項重要突破,他們首次識別并解碼了與“內心言語”——人們腦海中的無聲獨白相關的大腦活動,解碼準確率高達74%。這項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團隊主導的開創性研究8月14日發表在《細胞》期刊上,為幫助嚴重言語障礙患者重建自然交流能力開辟了全新路徑。
研究團隊為因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或腦干中風而導致嚴重癱瘓的參與者植入了大腦運動皮層(負責語言的區域)微電極。結果發現,嘗試說話和想象說話會激活大腦中重疊的區域,并產生相似的神經活動模式,但“內心言語”的信號強度通常較弱。
基于這一發現,團隊利用采集到的“內心言語”數據訓練人工智能模型。在概念驗證中,該腦機接口系統能從包含多達12.5萬個單詞的龐大詞匯庫中解碼想象中的句子,準確率達74%,甚至能捕捉到用戶為完成計算任務而在心中默念的數字。
這項頗具科幻色彩的研究,以“心想”即可成“言”的方式,引領人機交互與神經康復領域邁入一個新紀元。未來,隨著植入技術向無創或微創發展、算法模型持續優化,該技術有望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普及。
腦機接口加速應用落地
腦機接口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
政策層面的支持,為腦機接口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我國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電極、芯片和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腦機接口產品在工業制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等加快應用;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打造2至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開拓一批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
腦機接口未來市場前景廣闊,僅醫療領域即可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根據麥肯錫的測算,全球腦機接口醫療應用的潛在市場規模在2030—2040年有望達到400億美元—1450億美元。賽迪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已達32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超過55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腦機接口藍皮書》顯示,中國已經涌現出一批腦機接口創新企業。其中,采用非侵入式技術路線的公司包括強腦科技、腦陸科技、柔靈科技、愛朋醫療、三博腦科等;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也已有量產,商業化落地初見成效。
上市公司多種形式
參與腦機接口產業
A股市場上,腦機接口概念股主要通過研發布局相關技術、提供配套設備、參股企業、戰略合作等形式參與其中。例如,創新醫療參股了博靈腦機、全診醫學兩家科技型企業,其中博靈腦機C端產品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預計于2025年陸續實現上市銷售。
博拓生物間接參股青石永雋;該公司是由浙江大學侵入式腦機接口團隊創辦成立,是南湖腦機交叉研究院首個科技成果轉化企業。
達瑞電子旗下子公司維斯德主要為客戶腦機接口外控外聯設備供應碳纖維部件,實現輕量化需求,項目目前處于送樣階段,尚未正式量產。
誠益通已確立“侵入式與非侵入式”雙軌并行的腦機接口戰略布局。在教育領域,公司已推出面向專注力檢測與訓練的腦機接口生物反饋系統。
三博腦科下屬院區福建三博此前完成一例介入式腦機接口試驗。
據數據寶統計,從機構關注度來看,今年以來合計有27只腦機接口概念股獲得機構調研。
6股獲機構調研5次及以上,分別是北陸藥業、翔宇醫療、湯姆貓、中科信息、盛視科技、漢威科技。北陸藥業累計獲調研22次,排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