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證券時報記者從正大天晴獲悉,近日,公司1類新藥羅伐昔替尼片納入突破性療法,用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治療。羅伐昔替尼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JAK/ROCK雙重小分子抑制劑。目前,其用于治療中高危骨髓纖維化(MF)在國內處于上市審評階段;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療在國內處于Ⅲ期臨床研究階段,在美國已獲準開展II期臨床。
羅伐昔替尼片是正大天晴自主研發的一款首創新藥(first-in-class),在治療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骨髓纖維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噬血細胞綜合征等疾病中展現出廣闊的治療潛力。
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HSCT)是治療惡性血液系統疾病的一種有效方式,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allo-HSCT的主要并發癥之一,發生率可達30%—70%。研究表明,JAK/STAT以及ROCK2信號通路在cGVHD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羅伐昔替尼是一類新型、口服的JAK/ROCK抑制劑,能夠抑制JAK家族激酶活性及ROCK激酶活性,抑制JAK/STAT通路的持續異常活化,同時抑制ROCK2減輕STAT3的磷酸化,進而重建免疫平衡。
羅伐昔替尼的Ib/IIa期臨床結果已發表于國際血液學領域頂級期刊《Blood》:該研究共納入44例中度或重度糖皮質激素難治性或依賴性cGVHD患者,未出現劑量限制性毒性,且未發生與羅伐昔替尼相關導致停藥的不良事件。最佳總體緩解率(BOR)為86.4%,12個月無失敗生存率(FFS)為85.2%,88.6%的受試者降低了對糖皮質激素劑量的需求,59.1%的受試者cGVHD相關癥狀得到改善。目前,羅伐昔替尼用于治療中重度cGVHD的Ⅲ期臨床試驗正在招募受試者。
此外,在中高危骨髓纖維化(MF)領域,羅伐昔替尼片上市申請于2024年7月獲CDE受理,目前處于上市審評階段。2024年美國血液學會(ASH)大會首次公布其在蘆可替尼經治骨髓纖維化人群的研究數據。數據顯示,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研究共納入9例受試者。主要終點第24周時脾體積減少≥35%(SVR35)率為25%,治療期間最佳SVR35率為75%。
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領域,根據 2025年歐洲血液學(EHA)大會公開的Ib期臨床試驗數據:對于激素耐藥的aGVHD患者,28天總體緩解率達84%,腸道緩解率高達80%;38.5%的aGVHD患者在56天內完全停止使用糖皮質激素,1年生存率高達92.3%。
正大天晴表示,公司將始終秉持創新驅動發展,加速羅伐昔替尼的全球臨床開發,并持續投入腫瘤免疫治療研發,以期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優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