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視為證券行業“底線”的萬2(0.2‰)傭金率正在成為歷史。
近期,上海證券同業公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區A股平均傭金率以0.201‰再創新低,券商傭金整體呈現出明顯的下行趨勢,不同地區、不同券商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
多家券商經紀業務從業者對界面新聞透露,針對個人投資者新開戶的傭金率已低至萬分之一左右,部分券商為了爭奪客戶資源,甚至取消了最低收費五元的限制,對于資產規模較大的客戶,傭金率更是能達萬分之零點八。這種趨勢在經濟發達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
在華北地區,一頭部券商營業部經理王坤告訴界面新聞:“我們券商針對不同資產規模的客戶有不同的傭金標準。資產達到50萬元及以上的客戶,開通多業務板塊交易權限后,可申請萬分之1至萬分之1.2的傭金率,比如開通融資融券業務后,能享受到更低的傭金。新開戶入金1萬元的客戶,我們可以申請到萬分之1.5的傭金標準。”
另一家頭部券商經紀業務從業人士趙建偉也對界面新聞表示,“資產30萬元以上的客戶,傭金率能談到萬1.3左右,還會附贈投顧咨詢服務。”
中部地區的券商同樣面臨著傭金下行的壓力。一家中型券商經紀業務從業者張強坦言:“目前我們整體平均傭金率還維持在萬2左右,但新客戶開戶的傭金率一直在不斷降低。”
華北一家券商營業部經理劉莉敏對界面新聞介紹其更直接的感受:“上個月有個資產約20萬的客戶,一上來就要求萬1.5的傭金率,說其他券商都能給到這個數,最后沒辦法只能給他申請了,不然客戶就跑了。現在市場競爭太激烈,傭金很難不降。”
華東一頭部券商財富管理業務負責人王麗無奈地告訴界面新聞,“目前營業部平均傭金率已降至萬分之2以下,幾乎每天都有客戶要求下調傭金。在存量市場競爭下,傭金率下滑已經不可阻擋,我們只能盡力用服務和陪伴留住客戶,延緩這一趨勢。”
應對傭金下調對經紀業務帶來的影響,各家券商已將創新業務作為發力重點。例如興業證券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經紀業務利潤率下滑的負面影響,可借助發展其他高收益率的創新業務單元來彌補,這有助于降低行業對低利潤通道業務的整體依賴度。同時,創新業務的推進能助力券商培育核心競爭力,增強行業整體實力。“
他進一步說明,“這類高收益創新業務主要涵蓋資本中介業務、場外市場做市業務及直投業務。發展這些業務可拓寬券商的業務范圍與投資領域,豐富資產端的運用以拉動ROA(資產收益率);此外,多種債務融資工具的協同使用,將推動券商加杠桿進程,最終實現行業ROE(凈資產收益率)的提升。”
當前,證券行業正處于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關鍵期。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行業150家券商總資產達12.93萬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9.3%;凈資產3.13萬億元,同比增幅6.1%,行業體量持續擴容。
回溯發展歷程,券商曾依托牌照紅利實現階段性跨越式發展。但隨著行業格局演變,業務模式高度趨同引發的同質化競爭正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瓶頸。
這一態勢催生出系列行業痛點,例如惡性價格戰頻發、部分中小機構增長動能不足、“內卷”加劇、從業人員在KPI考核壓力下漸生倦怠,甚至有券商業務實踐偏離金融服務本源,這些都成為轉型期必須破解的現實課題。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對界面新聞指出,“券商行業例如傭金戰、承銷保薦的內卷源于兩方面:一是券商數量過多,超出市場實際需求,150家券商在同一市場空間爭奪有限客戶與業務資源,導致競爭激烈;二是業務高度同質化,多數券商在經紀、投行、資管等傳統業務上缺乏差異性與特色,服務內容和產品形式相似,只能靠降傭金、打價格戰爭奪客戶,陷入低水平重復競爭,難以良性發展。”
在行業內卷顯著的當下,券商尋求突破至關重要,關鍵在于拓展業務范圍、積極開拓增量空間。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鄭志剛告訴界面新聞,“具體而言,在經紀、投行等傳統業務之外,可積極進軍跨境金融服務、另類投資等領域,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同時,業務轉型迫在眉睫,服務需向差異化、特色化、精品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通過精準定位客戶需求,在細分賽道打造特色優勢服務和產品,比如為科創企業或中小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以避免同質化競爭。此外,金融科技賦能是提質增效的有力手段,券商應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布局,力爭在智能化轉型浪潮中占據先發優勢,打造業務護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在傭金率整體下行的趨勢中,不同地區的分支機構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以上海為例,本地分支機構與異地分支機構的傭金率差距較大。上海本地分支機構依托當地豐富的資源,客戶基礎相對穩定,在服務上具有地緣優勢,因此在傭金定價上擁有一定的主動權;而異地分支機構為了拓展市場份額,往往會采取更具競爭力的傭金策略,通過降低費率來吸引客戶。
同時,傭金率的下行呈現出“階梯式”特征,并非直線下滑。進入2025年,傭金率進入“低位穩定期”,波動范圍縮小,穩定在一定區間內。
券商們也在積極探索應對策略。通過加大買方投顧服務、綁定附加服務、推出智能算法工具等方式,提升服務的附加值,重新錨定傭金價值。部分券商將傭金與投顧服務打包,不再按筆收費,而是按客戶的資產規模收取年費;還有一些券商將Level-2行情、特色指標工具、獨家研報等納入服務套餐,豐富服務內容,以此來吸引和留住客戶。
華東一頭部券商經紀業務人士徐嘉明對界面新聞表示:“傭金率下降雖然壓縮了傳統經紀業務的利潤空間,但也促使我們加快向財富管理轉型,為客戶提供更全面、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服務,提升客戶的黏性和價值,從長遠看,這或許是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上述華東頭部券商財富管理業務負責人王麗對界面新聞稱,“從國際市場的經驗來看,傭金自由化后,費率下降是普遍趨勢。我國券商傭金率的持續走低,也是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體現。但券商不能一味地陷入價格戰,而是要通過差異化競爭,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