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
謠言 寧夏發生特大洪水災情,養殖戶損失慘重?
真相:8月3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寧夏部分地區出現洪澇險情。當地正在積極組織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然而,有網民在短視頻平臺發布“寧夏發生特大洪水災情,養殖戶損失慘重”相關信息,視頻包含多地(包括境外)洪澇災害內容,引發大量網民關注,造成誤導。經核查,該信息為謠言。發布者周某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惡意虛構并傳播不實信息,擾亂社會公共秩序。屬地公安機關依法對周某處以行政拘留6日。(來源:“寧夏辟謠”微信公眾號)
謠言 山西大同華嚴寺殿墻遭游客刻字?
真相:近日,有網民反映山西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西墻外立面存在疑似刻字痕跡,引發關注。經大同市遼金文化藝術博物院專業人員實地勘察與鑒定,網傳墻體痕跡實為游客用手指在浮塵上涂畫,并非刻劃。薄伽教藏殿作為遼代木構珍品,其墻體因古建筑特有的收分結構,易在立面自然積存浮塵。此次痕跡僅為在表層浮塵涂抹后形成的短暫印記,未對殿外墻體的涂料層造成任何損傷,無需干預修復。(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山西網絡舉報”微信公眾號)
科普 “宅家”也會中暑?“室內中暑”要當心!
詳情:烈日下,多數人熟知高溫厲害,卻鮮有人了解通風隔熱差、高溫高濕導致的“室內中暑”。專家提醒,室內溫度高于32攝氏度、濕度大于60%時,就要警惕室內中暑風險。
“室內中暑”的產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出汗難以蒸發帶走熱量,身體調節功能失衡,人體散熱受阻,身體產熱大于散熱,體溫迅速升高,超出中樞系統調節極限后,就會造成器官不耐受,熱量累積導致中暑。其二,室內通風條件差,易形成高溫高濕的密閉環境,加速“室內中暑”發生。老人和嬰幼兒尤其要注意室內中暑問題。部分老年人不喜歡開空調,偏好用電扇“降溫”,但周圍溫度過高時,電扇只能循環高溫空氣,無法有效降溫。醫生建議,有老人、孩子等需長期在室內生活的家庭,應安裝溫度濕度計隨時監控,當溫濕度超標時,及時通過合理使用空調(溫度設為26-28攝氏度,避免冷風直吹)、保持室內通風(早晚多開窗讓空氣流動)、及時補水或轉移離開高熱環境等手段降溫散熱。如遇室內中暑,快速有效降溫是關鍵。轉運就醫時,要遵守“先降溫后轉運,轉運過程持續降溫”原則。(來源:新華社)
提示 警惕“快速申領育兒補貼”電詐信息!多地警方提醒
詳情:今年1月1日起,每孩每年發放育兒補貼3600元,至其年滿3周歲。《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日前公布,不分一孩二孩三孩,許多家庭都能享受到這項全國性、普惠式的經濟補貼。然而,近期詐騙分子也開始“蹭熱點”,打著“發放育兒補貼”旗號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大家務必提高警惕。
常見育兒補貼詐騙套路
育兒補貼申領計劃8月下旬起陸續開放,目前,各地均尚未開通線上申領育兒補貼渠道。公安部門解析了育兒補貼詐騙套路:
1. 假冒官方發布短信。詐騙分子冒充衛健委、財政局等政府部門,發送含有虛假鏈接的短信,聲稱可“快速申領育兒補貼”,誘導群眾點擊陌生鏈接填寫個人信息及銀行卡信息。
2. 偽造政府網站。詐騙分子制作高仿“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或地方衛健委網站,設置“育兒補貼申領”飄窗,要求輸入身份證、銀行卡及驗證碼等信息。這類網站界面看似與官方一致,實則網址存在細微差異,一定要仔細辨別。
3. 制造緊張氛圍。詐騙分子在微信群、QQ群發布“育兒補貼快速申領”“過期視為放棄”等虛假信息,制造緊張氛圍,通過“名額有限”“最后三天”“點擊鏈接即可申請”等詐騙話術誘導群眾。
如何申領?
線上:主要通過全國統一的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申領。國家衛健委依托各地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設置育兒補貼申領專區,同時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服務平臺開通了育兒補貼申領入口。
線下:到嬰幼兒戶籍所在地鄉鎮或街道辦理,需攜帶戶口簿、出生醫學證明等材料。
發放渠道:申領人或者嬰幼兒的銀行卡或其他金融賬戶。(來源:“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統籌:屈紹輝
策劃:董曉
文字:李亞瓊
設計:肖麗麗 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