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深化“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營商環境品牌建設新聞發布會,成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向彬、成都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可等參加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在發布會上向彬介紹,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以企業服務為核心,組建運行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常態化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持續擦亮“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營商品牌。
當前,成都聚焦回應“降成本”之需,優化要素環境。據悉,成都打造“蓉易貸”平臺,上半年放款2.4萬筆,放款金額300億元,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持續降低。成都推動土地資源高效集約利用,全市省級以上園區新增工業用地均按“標準地”出讓。就業服務“進網入格”,基層就業供需對接平臺獲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推廣。
上半年,成都市兌現惠企資金52.43億元,其中免申即享事項資金29.67億元;聚焦企業融資需求,發布總規模超1000億元的未來產業基金,超百家機構共同發起“投成都”未來產業投資聯盟;實施重點項目審批“隨到隨審”模式,規劃土地核實壓縮至5個工作日。開展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和“驗收即拿證”試點;進一步完善優質企業發現培育機制,按照企業后備庫、培育庫、跟蹤庫實施梯度培育計劃,打造更多“明日之星”企業。
向彬指出,去年以來,成都深入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累計走訪服務企業13.29萬戶,收集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和訴求建議3.8萬個。針對企業反映的共性訴求,從企業辦事的便捷性、經營的持續性、發展的公平性、成本的可控性和開放的便利性出發,建立共性問題政策轉化機制,經深入調研并廣泛征求意見,形成了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政策舉措,涵蓋22個改革領域共70條具體措施。
在執法檢查方面,建立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推行涉企行政執法“一碼檢查”,減少對企業經營的干擾。在權益保護方面,整治涉企違規收費、“小過重罰”,同時打擊散布虛假信息、敲詐勒索企業等行為。在糾紛化解方面,建立小額商事糾紛快速處理通道,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在市場機會方面,加強搭平臺給機會,預計今年將開展“企需我應”對接活動500場以上,服務企業1萬家以上。
此外,圍繞“錢”這個源頭活水,成都將更多小微企業納入融資推薦清單,部分產業園區還將開展“園區秒貸”。圍繞土地和住房要素保障,成都今年將盤活低效工業用地6500畝。圍繞優化創新成本,更多企業將通過“科創券”獲得在中試熟化、資源共享方面的支持。跨境貿易方面,優化空港口岸進出境貨物“7×24小時”通關服務,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跨關區退貨監管模式試點。企業出海方面,實施“蓉品出海”市場拓展行動,提升對外投資合作服務水平。外商服務方面,探索外商投資企業登記“一件事一次辦”,對信用風險低的外商投資企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
向彬透露,近期,成都將發布70條具體舉措。下一步,成都將持續深化“有需必應、無事不擾”,做好政策的跟蹤問效,為企業專注生產經營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務保障,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