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農就業數據拉響警報,美國金融市場面臨大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婁世艷 王應貴2025-08-04 14:46

就業市場惡化、關稅大戰再起,美國金融市場經歷了沉重打擊。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勞工部8月1日公布的非農業部門就業數據顯著弱于市場預期,7月美國失業率環比升高0.1個百分點至4.2%,當月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7.3萬,低于市場預期的11萬。

另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確定了對多個國家和地區征收的“對等關稅”稅率,具體稅率從10%到41%不等。“對等關稅”的生效日期也被推遲至8月7日,而非此前確定的8月1日。

上周五收盤時,美國三大指數皆墨,以績優股為主的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跌554點,即1.26%,具有代表性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下瀉101.38點,即1.60%,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跌472.32點,即2.24%;美元指數以98.47點報收,即跌1.28%;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以4.219報收,即跌3.23%;12月份黃金期貨上漲51美元,即漲1.52%。

過去一周,盡管有META、微軟和蘋果等企業的驕人業績加持(亞馬遜業績超過預期,但本季度業績預測值低于市場預期),市場沉浸在英偉達市值過4萬億美元的喜悅之中,美國三大指數卻出現大幅下跌,其中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跌2.92%,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2.36%,納斯達克指數跌2.17%。這充分說明,美國股票價格已相當昂貴,投資者開始擔心市場隨時會逆轉。有關數據顯示,最近一波接一波的上漲行情是由零售投資者推動的,機構投資者倒是比較冷靜。

美國就業市場惡化粉粹了市場一直持有的美好預期,也徹底打臉美聯儲決策官員。據新華社報道,7月30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發布公告說“失業率依然維持在低位,就業市場條件依然穩固”。兩天后,就業報告卻拉響了警報,因為修正后的數據令所有看好就業市場的人難堪,美國5月和6月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數量從此前公布的14.4萬和14.7萬分別大幅下調至1.9萬和1.4萬。7月份的數據僅僅是初步估計值,下一次公布時這個數據是否也會向下調整?就業市場統計數據如此重要,可以說是經濟決策最重要的指標,然而質量如此之差,令人咋舌。

新華社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1日宣布,他已下令解雇勞工部下屬的勞工統計局局長埃麗卡·麥肯塔弗,并指控她“出于政治目的操縱就業數據”。不過,市場看法卻是統計數據長期掩蓋了就業市場變化的真實情況。

就業數據報告誤差大

金融市場最關心的不是勞工部統計局是否操縱數據以故意讓共和黨難堪,而是更想知道就業市場的真實狀況,以及導致統計數據偏差的原因。個人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壓艙石,而就業(工資收入)是個人消費增長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上半年,美國經濟增長全靠富有家庭消費帶動,如今在全社會降級消費的大背景下,中等和低收入家庭消費應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從歷史上看,當美國經濟增長出現困難時,個人消費總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充當“救火員”的角色。

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出現負增長,而且隨著特朗普向全球發起貿易戰,美國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經濟運行秩序被打亂,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美聯儲決策機構)對是否減息猶豫不定,在此背景下,就業市場狀況報告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上周五公布的報告卻毫無預兆地揭開了就業市場的真實慘狀:連續三個月新增就業崗位低于8萬,三個月平均值僅為3.35萬,遠低于新世紀以來的月平均值9.37萬。超低就業增長是經濟衰退的直接信號。實際上,最讓投資者琢磨不透的是,美國申請失業保險總人數(圖1中藍線)基本保持穩定,首次申請失業保險人數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但為何就業市場卻突然惡化?

如圖2,美國就業統計修正值與最初估計值差異較大。與2022和2023年相比,2025年以來差異還小一些,但高估情況較多,低估情況較少。2022年1月至2025年6月共42個月中,高估占30個月,比修正值合計高出了249.7萬個崗位,高估部分的月平均值為8.26萬;低估占12個月,低估值合計93.1萬個崗位,低估部分的月平均值為7.76萬個崗位。金融市場不會相信,美國勞工部統計局有意而為之,以及存在把統計數據作為政治武器的可能性,但對就業市場惡化感到深度憂慮。不過,美國勞工部統計局應深刻反思統計質量問題,在數據采集方法和統計定義上進行改革。

美國就業市場變化與政策目標相悖

與2019年6月相比,2025年6月,美國就業人數增加了823.1萬,而表中所列的建筑、批發、運輸倉儲、金融服務、休閑與餐飲和政府部門合計共增加了753.6萬個就業崗位,占新增就業崗位的91.56%,而制造業、零售和教育衛生行業分別減少了12.7萬、19.68萬和82.2萬個崗位。制造業回流既是民主黨人的競選議題,也是共和黨人主打的一張牌,更是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主要抓手。嚴峻的現實是美國制造業仍在衰落。此外,制造業、零售業、教育衛生和休閑餐飲業(雇傭大戶)的平均每周工作時數還在減少。從時薪變化看,零售、休閑與餐飲、運輸倉儲的增長最慢。

工作類型也能反映出美國中低層社會的掙扎。2019年6月,全職工作的就業人數為1.3億人,兼職工作人數為2681萬人,具有多份兼職工作的人數為815.6萬人,而2025年這三項數據分別上升至1.39億、2844萬、834.2萬人。這恐怕是導致統計誤差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人從事多份兼職工作,統計時可能被認定多人處于就業狀態,修正時才會調整初步結果。2019年6月,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總人數為300萬,2025年6月,該群體上升至353.8萬人。

整體而言,美國就業增長質量不高,大多數集中于低收入行業。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對于時薪低、工作時數短的從業人員來說,他們依然在疲于應付基本開銷,根本無力擴大消費。就業質量才是美國政府應重點解決的問題,否則經濟增長質量也要打折扣。

過去的七個月,特朗普政府的新關稅政策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不僅干擾了經濟運行秩序,還推高了通脹壓力,同時傷害了美國政府欲振興的制造業。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5年1-5月,美國進口貿易分別為4012億、4011億、4190億、3510億、3505億美元,前三個月均超過4000億美元,4月和5月跌至3500億美元。美國一直是全球第一大進口國,進口商品除了用于最終消費外也用作制造業中間產品(原材料和組件),新關稅政策直接打擊了制造業。2025年5月、6月和7月制造業分別減少了1.6萬、1.5萬個和1.1萬個就業崗位,政策的負面效應還會陸續顯示出來。

就業狀況惡化不應讓勞工部統計局局長背鍋,其深層次原因在于美國新關稅政策的不可預測性。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深度融入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逆全球化風險太大,成本太高,小院高墻更是行不通。即使在仍處于冷戰時期的1975年,美國進口貿易總額達961.4億美元,從亞洲(不含中國)、歐洲(不含東歐和蘇聯)、北美進口貿易分別占全年進口的28.17%、22.33%、31.80%,從當時第二大經濟體—蘇聯的進口貿易只有2.54億美元。如今,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新關稅政策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8月就業數據持續惡化,即使通脹依然高企,美聯儲大概率會在9月17日降低利率,這也是市場的最大期望。話說回來,減息絕不是萬能的,一旦經濟衰退開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無濟于事。資本主義的靈魂是自由(市場)經濟,美國政府對經濟干預過多表明靈魂已死,這才是金融市場投資者最害怕的事情。

責任編輯: 鄧衛平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一区二区粉嫩高清 | 色五月激情五月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 色鬼7777在线观看 | 亚洲网站入口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