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招商仁和人壽傳來人事調整消息——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數字官(CDO)高宏與審計責任人胡良被同時解聘,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樊雪接任審計責任人。
7月30日,公司官方向界面新聞回應稱,兩位高管的離任屬于正常人事變動范疇。高宏已任招商局集團專職外部董事,胡良則被任命為公司品牌關系總監,并計劃任命為廣東分公司總經理,目前相關審批在進行中。
高宏現年57歲,早年任職于中國平安、太平人壽、富德生命人壽等公司,后擔任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招商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2017年9月,任招商仁和人壽副總經理。
胡良則于2021年12月起擔任審計責任人,他擁有監管與審計雙重背景,曾任職深圳保監系統。
被任命為審計責任人的樊雪出生于1980年,曾在招商海達遠東保險經紀、招商局金融集團多條線任職,2024年12月起出任副總經理,今年3月起兼任董事會秘書。
招商仁和人壽的歷史可追溯至1876年成立的的“仁和保險”,2017年獲批開業,由招商局、中國移動、中國航信三家央企,聯合多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
憑借強大的資源背景,招商仁和人壽創立之初就在銀行保險渠道獲得了顯著優勢。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間,該渠道貢獻的保費占比分別為92.11%、87.27%、87.17%和86.02%。今年1-3月,銀保渠道貢獻的保費收入躍升至89.18%。
為了凸顯對銀保渠道的重視,招商仁和人壽甚至在總經理室之下專門設立了“銀保銷售中心”。
在眾多合作銀行中,招商銀行最初的角色尤為關鍵。2023年,來自招商銀行的新單保費收入高達22.24億元,占到公司銀保新單保費總額的56.16%;同期支付給該行的手續費傭金為9.9億元,占公司全部傭金支出的57.73%。
不過,2024年招商仁和人壽為優化渠道集中度并控制費用支出,主動壓縮了與招商銀行的業務規模。這導致招行保費貢獻占比大幅下降至約28%。與此同時,該公司積極深化與國有大行的合作,使后者的保費貢獻占比提升至約46%。
盡管有強大的股東支持,招商仁和人壽仍未能避免壽險行業常見的“七平八盈”規律。自2017年開業首年錄得1.38億元虧損后,公司持續虧損,到2022年時累計虧損額已超過28億元。
造成長期虧損的主要根源在于經營成本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業務規模的擴張。從2017年到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從4.85億元激增至174.71億元,然而同期成本費用也從6.44億元飆升到187.73億元。
2023年,曾任國壽深圳分公司一把手的黃志偉通過市場化招聘進入招商仁和人壽,成為新任總經理。
黃志偉上任后的關鍵詞便是“控規模、優結構、降成本、防風險、保盈利”。
據界面新聞了解,自2023年起,招商仁和人壽綜合固定成本連續兩年同比降幅均超20%。這一番操作使得招商仁和人壽實現年度盈利,2023年凈利潤0.68億元,2024年延續向好趨勢,保險業務收入為153.01億元,同比增長5.52%;凈利潤為1.31億元,同比增長91.20%。
黃志偉曾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逆周期環境下壽險公司必須“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大幅削減可控成本。
有熟悉招商仁和人壽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雖然當前行業經營不容易,但經過對成本的多輪控制,該公司的綜合負債資金成本率目前是低于行業均值的,有助于持續盈利。公司主渠道銀保渠道的“報行合一”也幫助招商仁和人壽節約不少傭金。
招商仁和人壽向界面新聞透露,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4.6億元、凈利潤2.3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1%、28.7%。公司推進短久期、分紅險產品轉型,新單保費中轉型產品占比79%,同比提升3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