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交出了一份矛盾的成績單:一邊是二季度基金凈值繼續上漲,另一邊是基民加速贖回。
不過,二季度,基民用腳投票之下,基金的悲喜并不相通。一邊是“回本殺”下,八成主動權益基金遭凈贖回;另一邊是一批基金成了“吸金王”。
今年獲得資金青睞,并實現規模明顯增長的主動權益產品,大多具備風格鮮明、定位清晰的特點,比如聚焦于特定行業,如機器人、醫藥、軍工等,又或者是投資于紅利、科創、小微盤等主題風格產品。
加速贖回
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被加速贖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2025年二季度,在主動權益基金(注:剔除新發基金影響,選擇“基金成立超過1年”,即基金在2024年二季度之前成立)中,普通股票型基金被凈贖回了4.75%,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分別被凈贖回3.22%、6.31%、3.27%,相較于2025年一季度的0.80%、2.07%、2.20%、2.62%,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的贖回速度加快了。
不過,盡管比一季度加快贖回,但比起上述基金2024年四季度凈贖回的6.20%、5.76%、10.63%、8.00%,二季度贖回速度慢了不少。
總體來看,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的贖回速度較2025年一季度加速,但較2024年四季度的贖回速度則大幅降速。
業內認為,基民整體還陷在“保本出”情緒中,“回本贖回”現象反而有所強化,主動權益基金還未步入“基金好業績吸引增量資金”的正向循環中。
從規模來看,Wind數據顯示,二季度,有數據統計的4535只主動權益基金中(成立于2025年二季度之前,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下同),有1714只規模增長,占比約37.79%;2821只規模下降,占比62.21%。
從份額來看,二季度,4535只主動權益基金中,有868只被凈申購,占比19.14%;有3568只被凈贖回,占比78.68%。另有少部分額度不變。
主動權益基金中,四成基金規模增長,六成基金規模下降;兩成基金被凈申購,八成基金被凈贖回。
誰最“吸金”?
二季度,一批業績出色的主動基金獲得凈申購。
2025年二季度,規模增長最多的前10只主動權益基金分別為:匯添富創新醫藥(+43.57億元)、華夏軍工安全(+35.26億元)、中歐紅利優享(+24.31億元)、永贏先進制造智選(+23.27億元)、永贏醫藥創新智選(+23.21億元)、中歐科創主題(+21.31億元)、諾安多策略(+17.19億元)、永贏睿信(+15.94億元)、大成優勢企業(+15.92億元)、興證全球欣越(+14.31億元)。
單個基金份額看,份額增長最多的為匯添富創新醫藥,增加19.82億份,其次為華夏軍工安全和永贏先進制造智選,份額分別增加18.53億份和15.21億份。
緊隨其后的是:永贏醫藥創新智選、興證全球欣越、中歐紅利優享、睿遠港股通核心價值、中歐科創主題、中歐信息科技、財通資管數字經濟,二季度份額增長均超過9億份。
信達證券認為,二季度特色產品受資金青睞。一季度和二季度實現規模明顯增長的主動權益產品普遍具備風格鮮明、定位清晰的特點,多聚焦于特定行業(如機器人、醫藥、軍工等)或投資風格/主題(如紅利、科創、小微盤等),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更易獲得資金青睞。
誰被贖回?
二季度,近八成主動權益基金遭遇凈贖回。其中,明星基金成為重災區。
從單個主動權益基金份額看,二季度份額縮水最多的是長信金利趨勢,下降27.31億份;其次為易方達醫藥生物,下降16.89億份;再次為景順長城價值邊際,下降15.68億份。
此外,工銀創新動力、嘉實港股優勢、中歐醫療健康、寶盈品質甄選、嘉實紅利精選、匯添富醫療服務等基金二季度凈贖回份額均超過10億份。
這次被凈贖回較多的主動權益基金,大部分為明星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基金二季度的業績優秀,比如贖回前10名中,有3只醫藥基金,它們的業績排名前列:張韡管理的匯添富醫療服務,二季度收益21.65%;楊楨霄和許征管理的易方達醫藥生物,二季度收益為15.18%;葛蘭和趙磊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二季度收益為5.80%。
此外,二季度凈贖回份額前十名中,劉杰和陳黎明管理的嘉實紅利精選、張金濤管理的嘉實港股優勢、張仲維管理的景順長城科技創新,它們二季度收益均超過7%,表現出色。
二季度,一批績優基金被大量凈贖回,這意味著它們被“保本殺”。
而從規模來看,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規模下降前十是:易方達藍籌精選(張坤)-39.65億元、景順長城價值邊際(劉蘇)-26.17億元、易方達消費行業(蕭楠)-20.89億元、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劉彥春)-20.78億元、招商優勢企業(翟相棟,陸文凱)-20.14億元、中金新銳(丁楊)-19.34億元、景順長城策略精選(張靖)-17.98億元、工銀創新動力(楊鑫鑫)-17.91億元、寶盈品質甄選(楊思亮)-17.10億元、富國天惠(朱少醒)-17.0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規模下降較大的主動權益基金,大部分是由明星基金經理管理,比如張坤、劉彥春、朱少醒、蕭楠、翟相棟等,而如今隨著巨額贖回,他們的明星光環似乎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