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更全面、更及時、更精確地反映電動載人汽車出口狀況,2025年3月起,界面新聞/界面智庫和瀚聞資訊聯合推出《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海月報》。《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海月報》旨在呈現全國及各省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金額、出口數量和出口目的地等指標的月度變化趨勢,以期為政府、企業和投資者等提供決策參考。我們將于每月27日左右發布相關月報。
根據界面智庫和瀚聞資訊統計,2025年6月,中國電動載人汽車貿易呈現出復雜且獨特的態勢。在進口端,受國內市場飽和度提升、本土品牌競爭力增強等因素影響,電動載人汽車進口量與進口額同比均出現明顯下滑,反映出國內市場對于進口產品需求的減弱。而出口市場則展現出強勁活力,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以及多元化的全球市場布局,實現出口量與出口額環比、同比雙增長,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即便面對全球貿易環境趨緊、部分國家關稅壁壘高筑等嚴峻挑戰,其國際競爭優勢依舊不斷放大。
從細分市場來看,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的差異化發展特征顯著。6月,乘用車領域依舊秉持“以價換量”的市場策略,純電、插混及非插混這三大主流技術路線的產品均價同比降幅均超14%。通過靈活的價格調整,有效激發了海外市場需求,促使乘用車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92.48%,在國際市場進一步拓寬份額。客車市場方面,技術路線的分化趨勢尤為突出:純電動客車憑借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勢,成為出口主力軍,出口量同比飆升189.89%;混合動力客車雖然出口量出現驟減,但得益于技術升級,產品逐漸向高端化邁進。不過,當前兩類客車均面臨國際貿易環境動態變化引發的價格體系重塑難題,包括原材料價格的頻繁波動、海外各國政策的持續調整等多重因素,都對價格穩定性構成挑戰。這種結構性調整清晰表明,行業正從以往單純的規模擴張模式,穩步邁向價值創造與規模增長并重的全新發展階段。
一、6月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額和出口量環比回落同比高增,均價持續走低
1-6月,中國電動載人汽車貿易延續穩健增長態勢,累計進出口總額突破300億美元大關,達到303.4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實現15.28%的顯著增長。其中,出口表現尤為亮點:累計出口金額286.90億美元,同比增長21.93%;出口數量達157.20萬輛,同比大幅增長44.90%,較1-5月加快7.42個百分點。
從分月數據來看,6月市場出現調整。當月出口總額為50.94億美元,盡管同比增長70.98%,但環比下降16.83%;出口量28.20萬輛,同比大幅增長92.92%,但環比回落15.15%。此外,價格方面承壓明顯,6月出口平均單價為18065.17美元,環比下降1.98%,同比下降11.37%。
在產品結構層面,6月出口呈現顯著分化特征。乘用車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分別占電動載人汽車市場總量的99.32%和93.32%;出口金額達47.54億美元,同比增長65.84%;出口數量為28.00萬輛,同比增長92.48%;均價為16974.91美元,同比下降13.84%。細分車型中,純電乘用車、插電混合動力乘用車和非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均價持續下行,6月三類車型均價分別為15519.33美元、21189.38美元和15801.30美元,同比降幅分別為18.57%、17.41%和14.48%。
6月客車出口數量為1924輛,同比增長187.59%,環比微增4.85%;出口金額為3.40億美元,環比增長11.80%,同比激增201.49%;均價為176753.96美元,同比增長4.83%。其中,純電動客車表現尤為突出,6月出口數量達1922輛,同比增長189.89%,環比增長5.03%,均價為176799.75美元,同比增長4.77%。混合動力客車6月僅出口2輛,同比下降66.67%,環比下降60.00%,其均價達132750.00美元,環比增長19.35%。
二、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頭部省份穩居主導,6月增速分化顯著
1-6月,全國各省級行政區對全球出口電動載人汽車最多的依舊為上海市,累計為57.23億美元,同比下降13.14%;其次是江蘇省,累計為36.89億美元,同比增長104.49%;第三是陜西省,累計為33.30億美元,同比增長109.18%。1-6月,TOP10來源地出口金額合計為246.97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86.09%。
與5月相比,6月TOP10來源地格局出現微調。江蘇、上海、安徽占據前三席位,江蘇躍居出口榜首,上海則從榜首位置滑落。重慶未能延續此前的出口勢頭,跌出前十,而四川成功躋身前十行列,展現出區域出口格局的動態平衡特征。
6月,全國各省級行政區對全球出口電動載人汽車同比增速最高TOP5省份分別是河南、湖南、新疆、江蘇和安徽;最低TOP5省份分別是吉林、海南、河北、廣東和遼寧。全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增速呈現兩極分化現象,10個省份增速超過100%,4個省份出現負增長。
三、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呈現“歐美降溫、亞非升溫”新格局
1-6月,中國對全球電動載人汽車出口貿易額最高的目的地是比利時,為31.01億美元,同比下降15.54%;其次是英國,為26.39億美元,同比增長0.43%;第三是巴西,為19.57億美元,同比下降28.66%。TOP10目的地合計為162.76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56.74%。與1-5月相比,1-6月,TOP10目的地新進入的國家/地區是印度尼西亞,而退出的國家/地區是韓國。
6月,中國對全球電動載人汽車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速最高的TOP5目的地分別是蘇里南、佛得角、科特迪瓦、捷克和斯洛伐克。對94個國家/地區的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實現同比正增長、對43個國家/地區的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實現同比負增長。
從目的地所屬大洲來看,6月,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覆蓋全球160個國家/地區,其中亞洲國家/地區數量最多,達47個,實現貿易總額20.06億美元,同比增長79.13%,增速較5月提升14.41個百分點;歐洲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出口額達21.15億美元,同比增長66.10%。值得關注的是,非洲市場延續強勁增長勢頭,出口同比增速高達192.36%,較5月再提升1.87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保持190%以上的超高增速,展現了中國電動車企在非洲市場的深度滲透能力。此外,南美洲市場表現同樣亮眼,出口額同比增長達277.80%,成為增速第一快的大洲,反映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拉美地區的競爭優勢持續擴大。
四、新興市場成增長引擎:中國電動車企全球化布局顯成效
6月,中國電動載人汽車行業的海外發展環境迎來積極變化,此前持續承壓的海外政策壓力呈現明顯緩解態勢。盡管國際貿易環境仍存不確定性,但行業全球化進程在這一背景下加速推進,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從出口表現來看,2025年1-6月,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至全球18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43個市場的累計出口額突破1億美元大關。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新興市場成為驅動行業增長的核心引擎:上半年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出口增速連續數月維持在50%以上的高位;非洲市場更在6月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比增幅達192.36%,成為極具潛力的增量市場,充分彰顯了中國電動載人汽車在新興市場的強大競爭力與廣闊市場潛力。
面對復雜多變的貿易摩擦,中國電動載人汽車企業積極通過多元化市場布局、本地化生產及深度技術合作等策略破局,加速全球化發展步伐。6月,企業全球化布局與本土化運營動作頻頻:北汽福田與沙特簽署商用車KD工廠合作備忘錄,計劃生產重卡、輕卡及公交車,并交付1000輛定制校車,其全球32個屬地化工廠已覆蓋130多個國家;比亞迪擴建匈牙利電動大巴工廠,年產能將超1000輛,為當地新增620個崗位。與此同時,奔馳宣布在福建生產基于VAN.EA平臺的純電MPV,長安汽車歐洲加入歐盟中國商會并推進全鏈條本地化,吉利與雷諾合資深耕巴西市場,小鵬X9在印尼上市且右舵版7月投產,還計劃2025年進入60國市場。在技術合作與產業鏈升級方面,上汽通用與高通、博世合作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下線,星途星紀元完成OTA升級,賽力斯獲50億元戰略增資,東風成立奕派汽車科技公司并與日產合資開展出口業務,雷克薩斯上海新能源項目開工,理想汽車整合成立智能汽車群組,一系列動作推動行業從產品出口向全產業鏈出海轉型。
整體而言,中國車企通過市場分散化、本地化生產及技術合作,正從單純的產品出口轉向全產業鏈出海,這一轉型有效應對了貿易壁壘,進一步提升了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