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牌跌停!年報逾期天茂集團“披星戴帽” ,國華人壽怎樣了?
來源:界面新聞作者:呂文琦2025-07-09 09:45

7月8日,由資本大佬劉益謙控制的天茂集團(000627.SZ)正式復牌并更名為“*ST天茂”, 股價開盤一字跌停,報收2.6元/股,跌幅5.11%。

天茂集團因未能在法定期限(含2個月寬限期)內披露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復牌后股票漲跌幅限制縮至5%。根據深交所規則,若9月6日前仍無法披露經半數董事擔保的年報,公司將觸發強制退市。

天茂集團持有國華人壽51%的股權,2023年國華人壽合并報表收入占據天茂集團總營收的99%。可以說,天茂集團和國華人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相較于手握雞缸杯和名畫《側臥的裸女》的劉益謙赫赫大名,主要存在于銀保渠道的國華人壽,盡管有百億保費的規模,知名度則低不少。在負債端,就金融集團操盤保險公司策略而言,國華人壽頗具代表性。

營收與利潤困境

國華人壽的業績在近年陷入營收利潤雙降的局面。

數據顯示,國華人壽凈利潤在2019年達到峰值22.16億元后,連年下滑。2023年全年虧損11.55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近7億元,遠超2023年同期。之后,國華人壽便缺席了償付能力報告。

對于虧損原因,國華人壽向界面新聞表示, 2023年至今,利率市場環境持續走低,公司受750日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下行影響,增加計提準備金,盡管公司通過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新業務價值、降低負債成本等措施盡可能減少上述不利影響,但仍無法全部抵消增提準備金帶來的影響,從而造成虧損。

保費收入上,2024年國華人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346.39億元(未經審計),同比下降14.21%;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國華人壽保費收入為49.4億元,同比下降31.34%。

“公司保費收入同比下滑的原因是基于公司發展戰略,主動下調業務規模,未對公司造成影響。”國華人壽告訴界面新聞,近年來,公司堅持轉型發展,主動控制躉交業務規模,持續推動業務結構優化,降低負債成本,加強資產負債匹配,提升經營管理能力,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銀保的取舍

有壽險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國華人壽想要的是規模與價值雙重目標并進的路徑,—先通過銀保中短存續期產品實現保費規模目標,獲得在資本市場投資的彈藥,再逐步推動長期期繳業務以改善業務結構。

險企自行培育代理人投入大、見效慢。為了快速擴張保費規模,不少保險公司不約而同將銀保渠道作為主要抓手。

銀保渠道傾向于中短存續期產品,這也曾經是不少保險公司的“爆品”之源。隨著2014年保險資金運用的放寬,一手抓保費規模,一手加大資本市場投入,成為市場主流玩法。

以2017年為例,國華人壽推出一款名為國華泰山5號的年金險,助推收入大漲,該產品主要銷售渠道為銀保渠道,但銀保渠道的特性,也推高了退保金。

國華泰山5號產品的期滿時間為5年。根據國華人壽2022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國華泰山5號年金保險當年累計退保220.21億元,占當年退保總金額比例為72.59%,該產品年度退保率達到78.80%。

圖片來源:國華人壽2022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2021年至2023年,國華人壽的退保金總計高達813億,流動性壓力可見一斑。

國華人壽近年也意識到了大規模拉高資產和負債的弊病,想要轉型更高附加價值的養老賽道。過去幾年,除了產品轉型外,國華人壽在養老上頻頻落子,規劃了國際康養中心、國際醫養中心、高端照護中心三大產品線。

劉益謙曾表示,國華人壽將“金融保險+養老服務”作為創新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向,最終將實現養老產業與金融產業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去年11月,國華人壽重資產投建的首家旗艦康養社區國華·合悅家上海普陀國際康養中心正式啟用。不過養老是個需要精細運營的“慢生意”,在資本市場縱橫捭闔的劉益謙也需要更多耐心。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页面升级亚洲综合久久 | 日本一道欧美AⅤ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另类激情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乱偷在线 | 日本性爱一二三区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