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再好的行業,杠桿高風險就會很大。所以降杠桿是必須的。”“以后不會再去那么多的城市……要集中在核心一二線城市。”“運營業務和能力在未來這兩三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突破。”
6月最后一個工作日,融創中國股東周年會如期召開。此前兩屆股東會,融創中國董事局主席孫宏斌都是在線上參與,這次他終于親臨現場,回答股東的疑問。
一位參會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兩年很少在公開場合見到孫宏斌,這次的觀感是,“瘦了,白頭發多,但氣色不錯。”
今年年初,融創完成了境內債的二次重組。境外債二次重組目前進展順利。同時,融創的項目處置、交付等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推進中。
前述股東說,相比公開披露的內容,孫宏斌并沒有帶來更多增量信息。他的現身,更多是對公司戰略的確認,并給股東吃下定心丸。
作為最早啟動境內外債務重組的大型房企,融創的化債進展快過不少同行。因此,融創股東會的整體情緒比較樂觀。但不少股東長期持有融創股票,近年來損失慘重。孫宏斌的出現,能在多大程度上安撫投資者,恐怕仍有疑問。
盡管化債進展順利,但2024年,融創的歸母凈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且已連續四年虧損。今年前5月,融創實現銷售額16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5%。
債務重組只差“臨門一腳”
此次股東周年會在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融科中心的融創中國總部召開,這處物業由融創于2016年從聯想手中收購。
融創中國發軔于天津,2017年將總部搬到北京時,曾將此處作為過渡總部。不久后,又搬至位于東直門的“使館壹號院”。
2023年,身陷債務泥潭的融創決定從“使館壹號院”撤出,品牌、融資等部門搬回望京融科中心,其余職能部門則撤回天津。
6月30日上午,孫宏斌現身股東大會時,現場響起一片掌聲。與他同時出現的,還有融創行政總裁汪孟德、首席財務官兼公司秘書高曦。
過去兩年,孫宏斌都沒有親臨股東大會現場,僅從線上接入,2023年的股東會,他甚至沒有發言。在涉及債務重組的會議上,他也以線上的形式接入。
融創的現金流危機于2021年浮現,2022年上半年出現公開債務違約。此后,他們便投入債務重組的工作中,并于2023年1月完成了160億元境內債的展期。當年11月,融創通過“債轉股+發新票”的方式,完成百億美元境外債務重組。
化債期間,孫宏斌深居簡出,將主要精力放在公司事務上。但在一些公開場合,他也會做出反思。
2023年3月,融創召開境外債務重組說明會,并以音頻形式向投資者直播。孫宏斌在會上反思,出現債務危機的原因,在于執行“三道紅線”不夠堅決。“雖然也強調穩健和利潤,但是追求規模的慣性,讓我們在投資上過于樂觀和激進。”
他還說,在公司管理上,也存在著權力過于下放等問題。
一位資產并購屆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時融創正在推進第一輪債務重組,孫宏斌唯有深刻剖析,才能打動投資者。
近兩年,樓市復蘇進程不及預期。包括融創在內,不少房企紛紛啟動對債務的二次處置。去年11月,融創公布境內債二次重組方案,涉及10筆債券,總金額面值為154億元。通過四種方式,預計降債比例超50%。該方案于今年初獲批。
融創對境外債的二次重組于今年啟動,擬將總規模約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全部轉股。這也意味著,融創的境外公開債有望清零。至6月20日,該方案已獲得75%的債權人支持。
在法院裁決債務重組案時,75%的投票率是重要門檻。融創的境外債重組召集聆訊將于9月15日在香港高等法院召開,在完成相關法庭程序后,這一方案將正式落地生效。以此計算,距離融創完成債務二次重組,只剩下不到80天。
投資者普遍認為,債務重組進展順利,是孫宏斌現身股東會的主要原因。此時他更有底氣面對股東。
“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在債務重組進展順利的情況下,此次股東大會更多談及公司發展的問題。
有股東問道,未來會采取怎樣的措施以保證公司長遠發展。孫宏斌坦言,“不管是再好的行業,杠桿高風險就會很大。所以降杠桿是必須的。”
通過項目出售和債務重組,融創已經實現了杠桿的壓降,公司規模也大幅縮水。
2021年,融創實現了近6000億元的銷售額,規模沖進行業前三,土地儲備面積2.54億平方米。到2024年,融創的銷售額降至471.4億元,縮水超九成;土地儲備面積下降一半,為1.28億平方米。
在此期間,融創將區域公司化整為零,減小管理半徑,并削減了區首的管理范圍,如今分為九大區域及河南公司。
孫宏斌稱,在開發業務方面,融創將集中在北京、上海、西安等核心一二線城市,把產品做好,“不會再去很多城市”。
對于項目的處置,管理層透露,融創很早就著手處置旗下項目,去年開始進行徹底梳理,一項一策,推動項目層面的債務重組和資產盤活。
去年以來,融創已經為重慶灣、北京融創壹號院、天津梅江壹號院二期、武漢桃花源等項目引入資金,并化解存量債務風險。較早引入資金的上海外灘壹號院項目,則在上海樓市回溫過程中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
在房地產開發業務之外,經營性業務也在按部就班地推進。除獨立上市的融創服務外,文旅項目的運營也開始貢獻收入。融創還于去年9月成立“而今資本”平臺,旨在切入房地產不良資產處置領域。
孫宏斌說,“集團的運營業務和能力,在未來兩三年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突破。”
前述參會者認為,總體而言,孫宏斌在給股東釋放信心。因為不少股東長期持有融創的股票,這幾年損失慘重,有股東對此表示出不滿。孫宏斌無法左右資本市場,只能盡量釋放公司基本面的利好消息。
尾聲階段,有投資者問最困難的時候是否已經過去,孫宏斌回答,“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