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半導體行業突然傳出大事件。
5月25日晚間,海光信息(688041)、中科曙光(603019)同步公告稱,雙方正在籌劃重組事宜,交易方式為:海光信息向中科曙光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換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截至目前,海光信息A股市值3164億元,中科曙光A股市值906億元,合計4070億元。中科曙光持有海光信息股票6.5億股,持股比例為27.96%,系公司第一大股東。海光信息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中科曙光控股股東為中科算源,中科算源上層股東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2024年,海光信息實現營收91.62億元,凈利潤為19.31億元;中科曙光實現營收131.48億元,凈利潤為19.11億元。
對于上述交易,兩家公司均稱:“為搶抓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新機遇,做大做強主業。”股吧里,不少投資者也表示更看重雙方業務的協同。
海光信息系國內領先的高端處理器設計企業,主要產品包括高端通用處理器(CPU)和協處理器(DCU),已成功完成了多代產品的獨立研發和商業化落地。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電信、金融、互聯網等多個行業的數據中心,以及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商業計算等領域。
中科曙光主要從事高端計算機、存儲、安全、數據中心產品的研發及制造,同時大力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智能計算等業務。近年來,公司積極向計算生態業務延伸布局,完成“芯—端—云—算”的全產業鏈布局。通過投資海光信息、中科星圖、曙光數創、中科天璣等資產,中科曙光與參控股公司全方位覆蓋了從上游芯片、服務器硬件、IO 存儲到中游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算力服務平臺以及下游云服務提供商。
對于算力產業,海光信息也十分看好。公司曾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隨著大模型的迭代,訓練所需的樣本和參數呈指數級增長,多模態智能數據從訓練到推理均需要算力的驅動,伴隨模型逐漸復雜化,所對應的算力需求也進一步加劇,而這些需求都會推動高端處理器的快速增長。
此前,北京市《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實現智算基礎設施軟硬件產品全棧自主可控”,廣東省《粵算行動計劃(2024-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新增國產化算力占比達到70%”,上海市《算力浦江智算行動實施方案》規定“新建智算中心國產算力芯片使用占比超過50%,國產存儲使用占比超過50%”。
民生證券認為,在DeepSeek等大模型廣泛落地的背景下,AI在多元場景的加速滲透推動智能數據量快速增長。同時,信創政策加速落地疊加形成國內訓推算力缺口,為國產GPU提供關鍵增長窗口。在其看來,海光信息的處理器有望加快滲透,助推核心高端部件國產化替代進入新階段。
算力“國產化”背景下,兩家半導體巨頭的整合備受期待。
此番,海光信息已同中科曙光在5月25日簽署《吸收合并意向協議》,就此次重組作出若干原則性約定。此次重組及正式交易文件需提交雙方各自董事會、股東會審議,并經有權監管機構批準后方可正式實施。
經申請,兩家上市公司將于5月26日開市時起開始停牌。因此次重組涉及事項較多、涉及流程較為復雜,交易雙方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