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后的第一天,正好也是老陳存折上一筆40萬元的一年期存款到期的日子,盡管天氣潮濕悶熱,早上還下了大雨,他還是一大早就和同樣已經退休的妻子出發,乘著上海早高峰時段的地鐵,前往銀行操作這筆存款的轉存。
“我這筆錢取出之后,要再轉存一年?!苯刑柡螅详悇傋?,就把存折遞過去跟玻璃對面的柜員說道。
“好的,提醒您一下,您上次的存款利率是2%,現在是1.75%了?!?/p>
“再存,再存,沒事的?!边€沒等柜員說完,老陳就擺擺手,毫不猶豫地說道。
5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迎來年內首降,1年期LPR為3%,5年期以上LPR為3.5%。兩個品種LPR均較前值下調10個基點。同日,國有六大行也一起下調了存款利率,其中,除了郵儲銀行之外,一年期定存利率均下破1%至0.95%。緊接著,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股份行也相繼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
“現在貸款利率下降,負債端利率也往下調整,這對銀行業來說是件好事。”一位城商行的零售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存款流向理財邏輯生變
當存款的收益低到一定程度時,隨著理財和存款收益之間的價差擴大,部分居民財富會流向理財。這是近兩年來低利率環境下,財富管理市場產生的運行邏輯。
記者觀察到,從短期來看,銀行理財中一些固收類產品,以及部分債基的收益還是高于存款利率的,因此會出現部分存款外流至低風險的理財或基金的情況。華泰證券的研究數據顯示,4月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30.95萬億元,環比增加2.06萬億元,主要由固收類驅動——固定收益類產品余額環比增加1.56萬億元。
但是長期來看,低風險產品很難對存款產生持續的吸引力,存款的外流難以為繼。記者采訪多位銀行零售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部門負責人發現,前述運行邏輯的前提在發生變化,存款流向理財的通道似乎也不再如往常暢通。
具體來說,一是存款和理財的收益價差在收窄,“存款搬家”動力有限?!罢麄€市場的利率在下行的階段,銀行理財的定價也會下滑,說實話現在大部分人沒有太多的選擇。”上述零售業務負責人表示。
南財理財通的數據顯示,近一年銀行理財公司新發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持續下滑,截至2025年4月,國有行理財子、股份行理財子、城商行理財子新發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為2.58%、2.56%、2.75%,而在一年前,也就是2024年4月,則分別為3.23%、3.23%、3.14%。
另一位國有行零售業務研究人員也認為,現在市場上沒有太多可以真正起到“存款替代”作用的產品,即收益比較穩健,但是又比銀行存款高一些的產品。
其次,大部分居民對“保本”的需求依然存在。在近些年權益市場的波動下,盡管存款利率在持續下行,一些居民還是難以對有虧本風險的理財產品邁出第一步?!昂芏嗄暌郧?,存款利率還在5%以上的時候,我們把錢存在銀行,也算是一種理財方式,回報還比較高?,F在,整個市場都在波動,我們更要把錢放在存款里,別管能賺多少,不虧就是贏了?!崩详惛嬖V記者。
“對于目前大部分的銀行客戶來說,風險偏好水平較低依舊是一個主要的用戶畫像,這個趨勢在近些年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在加強,根據我們行的數據來看,在實際業務中存款的增長還是比較穩定的。”一位城商行財富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居民存款增長強勁。央行的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住戶存款增加7.83萬億元;2024年的同期數據為6.71萬億元。
或許能給權益投資“點一把火”
在“資產荒”延續的背景之下,無論是對機構還是個人來說,權益資產都不可忽視。
一位理財子的固收投資經理表示,“在資產端,一方面,目前理財對現金及銀行存款的配置比例超過20%,存款利率的一再調降拉低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在化債推進下,城投債信用利差收縮,目前短期限下沉的超額收益被逐漸抹平,而具有‘利率放大器’屬性的二永債在當前利率債收益下行的背景下優勢也進一步被磨平。”
“因此,盡管業績比較基準一再下降,還是滯后于資產端利率的下行,目前資產端的收益甚至難以企及各類理財產品的業績基準?!彼f。
隨著債券市場的收益下滑,銀行固收類理財和債基、貨幣型基金等產品依舊是“少虧不虧”的折中選擇,但其收益也會漸漸變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長期來看,其中一部分資金或許會走向權益市場,無論是通過直接投資股票,還是通過資管產品。
“目前含權理財正當時,”一位合資理財子負責人對權益類理財的未來頗有信心,他告訴記者,“降息之后想要增厚收益可以從以下三類資產尋找,首先是權益市場,通過購買R3的含權產品,投資者稍微承擔一點風險,增加一點耐心,可以期待增厚的收益;其次是國內的多資產,包括大宗商品,另類策略和非標資產等;最后是海外市場,比如美債等類別?!?/p>
對于理財資金入市,近期監管多次在政策上、操作上給出了具體指引。不久前,上交所舉辦商業銀行理財公司權益類資金入市專題培訓。據了解,培訓課程體系圍繞投資策略構建、交易實務操作、政策深度解讀、風險防控體系搭建四大核心維度展開,助力銀行理財公司拓寬轉型升級路徑,深化權益投資能力建設,更好地發揮中長期資金服務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
靜待賺錢效應
“目前權益市場的波動還是太大了?!币晃焕碡斪訖嘁婧土炕顿Y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認為,盡管權益市場變得越來越不可忽視,但由于其波動性太大,依舊很難被傳統的銀行理財客群接受。
在去年9月股市經歷了暴漲之后,今年開年以來,整體又開始了大幅波動,正向的增長趨勢尚未明確。從年初到5月22日收盤,上證指數僅增長了0.85%,曾經到達過3400點以上的高點,也曾跌至3040點的低位。
受到波動的影響,權益類銀行理財的收益也讓投資者“難以下手”。華泰證券研究數據顯示,4月全市場銀行理財產品近1月收益率2.51%,較上月上行7bp。其中,固收類產品收益率2.74%,環比增加32bp;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為1.55%;混合類產品收益率不足1%;權益類產品收益率為-21.73%。
受此影響,目前權益類理財產品規模維持在較低水平,普益標準顯示,截至5月18日的規模僅為0.03萬億元。
而在公募基金這邊,盡管權益市場的拐點尚未出現,但基金投資者明顯更有意愿在左側布局。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5年4月末,全市場公募基金規模31.92萬億元,同比增長9.84%,存量規模繼續上升。從存量結構上看,貨幣型、債券型、混合型、股票型基金中占比分別為41.75%、31.69%、10.08%、13.13%,僅有股票型占比環比微升。
值得注意的是,受抄底情緒驅動,股票ETF正處于投資熱潮之中。4月末,股票ETF份額同比增加4%至2.03萬億份,資產凈值增加4%至2.95萬億元。
“我們觀察到,目前外圍的資金量很大,比如銀行理財、險資等,但缺的是對股市的投資意愿,扭轉局勢的關鍵在于股市本身的形態變好,產生賺錢效應。目前銀行理財更多的是從多資產領域尋找增厚收益的機會?!鄙鲜隼碡斪訖嘁婧土炕顿Y部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