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科技部副部長邱勇,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中國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證券時報記者提問:“我們看到《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中有一些關于科技金融的配套政策,請問接下來將會從哪些方面推動這些舉措的落實落細?”
圖片來源:國新網
朱鶴新表示,推進科技金融工作,光有政策舉措還是不夠的,還要有一些配套措施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下一步在進一步優化科技金融發展環境上還要下功夫,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要提升政銀企對接的效率。對點多面廣的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創新積分制”,并優化創新積分評價辦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精準畫像,主要目的是幫助金融機構準確識別和挖掘更多科技含量的企業,讓金融活水流入到我們科技型中小企業當中去。對于一些國家重大的科技任務,我們將建立融資對接推薦機制,推動科技產業部門梳理重點項目和企業信息,引導金融機構“點對點”地提供多元的融資支持。這是分了兩塊,一塊是比較小的,政銀企怎么發揮作用,這里面發揮創新積分的作用,那些重大的特別大的項目,要發揮“點對點”的作用。
二是加快科技公共信息開放共享。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訴求是比較多的,中國人民銀行將聯合科技部加強科技公共信息共享的政策指引,為各地擴大科技信息共享提供標準。同時,利用地方征信平臺和有關金融服務信息平臺等渠道,加強公共數據、產業數據等各類信息的歸集整合,創新數據授權運用和查詢獲取方式,為金融機構投融資決策提供信息數據的支撐。這方面不僅要發揮征信平臺的作用,還希望在其他方面,包括政府類的一些公共信息方面提供一些支持,包括科技部的一些信息來提供支撐。
三是因為中小企業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希望推動加大科技金融風險的補償力度。財政政策對激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央行要配合好財政部門,用好用足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政策,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要通過多方分攤風險,激勵金融機構提高風險容忍度,開發更便捷、低門檻的貸款產品,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債券等融資支持力度。
責編:萬健祎
校對: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