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民營經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金融賦能民營經濟的政策舉措接連出臺,首部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更是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5月16日,“創業投資與民營經濟綻放女性力量”閉門沙龍在北京成功舉辦。在歡迎致辭環節,沈志群會長指出,中國的創投行業在過去近30年時間里,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創建發展過程。目前,中國創投行業成為全球第二大創投市場,為支持創新創業、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高新產業發揮了重要的資本力量作用,正在進入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回顧我國的創投發展史,可以歸結為三大動力,即政策推動、市場拉動和行業驅動,這是共同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沈志群說。
政策推動和市場拉動是重要外部條件
首先,關于政策推動。去年以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是政策推動力度最大的時期,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鼓勵發展、積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行動部署最集中的階段。
從九年前的國務院“創投國十條”,到去年的國辦“創投十七條”,再到今年初國辦發布的一號文件。前不久,國家金管局將五大銀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直接股權投資試點從十八個城市擴大到所在省,再次增加了三家股份制銀行試點,人民銀行和證監會發布了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創債的公告。
5月14日,科技部等國家七部委聯合發布了“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今年,號稱“航母級”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即將推出,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和拓寬退出渠道的具體舉措也將陸續出臺。
“我認為,政策推動是基于中國國情創投發展的重要特色。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抓好落地落實落細,盡快產生政策效應。”沈志群說。
第二,關于市場拉動。今年春節前后,以 DeepSeek、宇樹科技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和全國各地創投創新生態建設所取得的成效為世人所矚目。
沈志群認為,正如二十多年前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產業的興盛形成的巨大市場需求,拉動了我國創業投資的創建和以數量規模擴張為特征的第一輪大發展。今天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日新月異,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需求,將拉動我國創業投資以高質量為目標的第二輪新發展,這一輪市場拉動的巨大潛力難以估量。
行業自身創新驅動是決定性因素
第三,關于行業驅動。要真正實現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政策推動和市場拉動是重要的外部條件,創投行業自身的創新驅動是決定性因素。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創投市場,但是在創投資本規模數量上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在創投管理質量效益上差距更大。
沈志群指出,今天活動主題中提到民營經濟,我國目前政府基金與國資創投占絕對比重的創投主體結構,為“資本寒冬”下的創投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落實黨中央提出的“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是創投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希望所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大力推動民資創投,外資創投和個人創投(天使投資人)的發展。
我國創投行業需要解決的募投管退各個階段的問題很多,其中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育和壯大兩支隊伍:一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投資人特別是機構投資人隊伍。二是投得好、管得好、退得好的優秀管理人隊伍。
“這是驅動我國創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確保創投政策推動和創投市場拉動發揮實際效應和效益的根本保障。在培育和壯大兩支隊伍中,如何發揮女性的獨特作用,綻放女性的重要力量,是創投行業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大任務,也是今天活動的主題。”他說。
近期,中美貿易會談以出乎預料的速度和結果舉世矚目,引發熱議,中美關稅戰的階段性平息已成定局。但沈志群認為,中美科技戰仍將繼續,還可能愈演愈烈。因此,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任務非常艱巨。創業投資作為為科技創新量身定制的資本力量,任重道遠,也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