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5月19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在深交所主辦的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進一步彰顯,以及改革開放活力的進一步釋放,中國資本市場必將成為更多外資投資興業的重要平臺,為全球投資者共享中國發展紅利提供更多機遇。
“投資中國意味著更高的確定性。”李明表示,這種確定性來自于穩健的經濟基本面和穩定的政策預期。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取得“開門紅”,展現出強大韌性。數據的背后,是中國具有完整的產業體系、齊備的基礎設施、超大的市場規模、不斷積聚的發展動能、長治久安的社會環境。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中國堅持擴大內需與擴大開放并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一直是全球GDP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從資本市場自身來看,去年以來新“國九條”和“1+N”政策體系逐步落地,監管執法和投資者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中長期資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等關鍵舉措深入推進,市場生態正加快完善,隨著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持續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將進一步增強。
李明表示,從全球來看,在穩定已經成為稀缺資源的當下,更加穩健的中國經濟和更有韌性的A股市場,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資機遇。
數據顯示,目前,各類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穩定在3萬億元左右,是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另外,今年以來,社保、保險、年金等中長期資金累計凈買入A股超過2000億元,反映出中長期資金加速流入與股市穩中有漲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充滿活力的上市公司群體是投資中國的價值源泉。”李明表示,近年來,中國證監會牢牢把握上市公司作為資本市場基石的這一定位,著力強化產品和服務支持,規范活躍并購重組市場,督促完善治理結構,引導提升ESG信息披露質量,落實市值管理責任,加快優勝劣汰,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質量和投資價值。
從2024年年報看,面對多重壓力,A股上市公司業績保持韌性,四分之三的公司實現盈利,五成企業的利潤保持增長。其中,兩方面變化值得關注。
一是A股上市公司的科技成色和創新動能不斷提升。2024年以來新上市的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九成,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快速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嶄露頭角,被全球投資者廣泛關注。上市公司創新動力強勁,2024年實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1.6萬億元,同比增長3.1%,超過800家上市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這些數據反映了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最新成效,生動展現了中國創新的活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近期,我們還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為企業創新成長提供更加適配、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撐。”李明說。
二是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回報投資者。2024年,A股上市公司共實施分紅2.4萬億元、回購股份147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企業一年多次分紅,滬深300指數股息率接近3.6%,回報投資者的穩定性、可預期性進一步增強。目前A股估值水平仍處于相對低位,滬深300市盈率12.6,明顯低于境外市場主要指數,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
李明介紹,接下來,中國證監會將持續引導上市公司積極通過現金分紅、回購增持、并購重組等方式提升投資價值,不斷打造高質量、有活力的上市公司群體,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投資標的。
“制度型開放將為投資中國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李明表示:“外資是中國資本市場重要的參與者、建設者。中國證監會將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以更實的舉措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
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將始終堅定。李明表示,接下來,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制度型開放的部署要求,加強對外開放頂層制度設計,著力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容相通,讓制度在推進雙向開放中更好發揮固根本、利長遠的基礎性作用。
具體包括:將著力增強制度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完善與國際投資者的溝通機制,進一步提高境外上市備案質效,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等機制安排,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申請新業務、設立新產品,不斷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將著力增強對外開放的系統性,加強股票、債券、期貨市場開放的相互協同,加大期貨期權國際化品種供給,豐富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等工具;將著力增強雙邊和多邊跨境監管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市場合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