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ESG信披率創新高 鋼鐵、煤炭等高排放行業突破60% 納入強制信披仍有25家未披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盧陶然,李德尚玉2025-05-15 09:34

今年A股ESG信披季已結束。

Wind數據顯示,A股ESG信披率連續三年攀升,今年更是創歷史新高,截至4月30日的信披率達到45.72%。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銀行業的ESG信披率居A股首位,實現連續多年100%披露,其次便是非銀金融業,信披率已接近90%。不僅如此,鋼鐵、煤炭、交通運輸、石油石化等高排行業的信披率均突破60%,較上一年度呈現小幅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被交易所納入ESG強制信披的上市公司中仍有25家未披露ESG報告。目前距離強制信披季還有不到1年的時間,對這些公司而言,按交易所規定披露ESG報告的要求已經十分緊迫。

多名受訪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國僅用一年半時間便構建起完善的可持續信披體系,“央企示范、上市公司引領、中小企業跟進”的梯度推進策略成效顯著。但隨著政策的不斷落地,企業ESG信披也面臨著實際操作的逐項問題,信披內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均為痛點。

金融業領跑

今年A股公司的ESG報告披露率與往年同期相比有了明顯提升。

Wind數據顯示,近三年來A股ESG報告披露率從36.96%躍升至45.72%,且這45.72%的上市公司總市值占A股的82%。與往年相同的是,金融業持續領跑A股ESG信披,銀行業的信披率居A股首位,連續多年100%披露ESG報告,其次便是非銀金融業,信披率達到84.52%。

中誠信國際執行副總裁、中誠信綠金總裁薛東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不僅銀行業連續多年實現報告100%披露,其余鋼鐵、煤炭、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石油石化等行業信披率均超過60%,較上一年度呈現小幅增長。總體來看,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規范化水平正在穩步提升,高質量信息披露正逐漸成為企業回應監管、鏈接資本、塑造品牌的重要抓手。

2024年4月,滬深北三大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以下簡稱《指引》《指南》)。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要求“上市公司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定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

2024年12月,財政部等部委印發《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以下簡稱“基本準則”)。今年4月,財政部發布與基本準則配套的《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氣候(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氣候準則”)。

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在今年的ESG報告中聲明按《指引》《指南》進行披露。

上海閔行區青悅環保信息技術服務中心創始人劉春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交易所來看,北交所38家披露ESG報告上市公司中,有24家聲明采用了指引,占比為63%;上交所1293家已披露ESG報告上市公司中,有833家聲明采用了指引,占比為64%;深交所1140家已披露ESG報告上市公司中,有696家聲明采用了指引,占比為61%。

“央企作為國民經濟支柱,在社會責任驅動下率先落實ESG披露。超45%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新一年ESG報告,這些公司的市值占比達82%。”綠色金融60人論壇(GF60)首席經濟學家、杜克大學教授張俊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82%的市值占比意味著ESG理念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獲更多認可,頭部企業已將ESG融入戰略管理。

張俊杰解釋稱,中國的ESG政策啟動到落地的過程非常快。2023年底至2024年初,“美麗中國”文件首次提出ESG概念,隨后一年半內完成從純自愿行動到監管提明確要求的轉變。這一系列政策與國際要求高度一致,體現了我國構建ESG信息披露體系的決心。

MSCI亞太區可持續與氣候研究部主管王曉書表示,當前市場實踐中,交易所的ESG信披要求主要針對規模較大的上市企業,在時間線與披露內容上設置了更嚴格的規定。過去幾年,大中型企業的披露率已顯著提升,例如碳排放范圍1與范圍2的披露已達到較高水平。

“這一趨勢符合國際實踐,如歐洲在推進可持續發展時,亦優先對市值較大的企業提出嚴苛要求,待其達標后再逐步輻射至中小規模企業,與我國現行路徑一致。大型企業尤其是央國企面臨較大披露壓力,其高質量披露的完成將發揮示范作用。中小企業也將加速提升披露質量,向更高標準的信披實踐靠攏。”王曉書表示。

ESG強制信披企業仍未100%披露

我國企業ESG信披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下,正在從“自愿信披”向“強制信披”過渡。《指引》圈定報告期內持續被納入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需要強制ESG信披,在2026年4月30日前披露2025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截至4月30日,有457家上市公司納入交易所的ESG強制信披名單,其中已有432家披露了2024年ESG報告,信披率94.53%,相比去年同期91.24%的信披率有了進一步提升。

紡織服飾、輕工制造、社會服務、商貿零售、環保、房地產、美容護理、鋼鐵、煤炭、家用電器、建筑材料、農林牧漁、石油石化、建筑裝飾、有色金屬、基礎化工、食品飲料、公用事業、交通運輸、銀行和非銀金融等21個行業ESG強制信披企業,全部完成了2024年ESG報告的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未完成ESG強制信披的行業中,建筑裝飾、交通運輸、房地產和基礎化工這四個行業在今年已經100%交卷。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距離強制信披季還有不到1年的時間,對這些公司而言,按交易所規定披露ESG報告的要求已經十分緊迫。其余未100%披露報告的9個行業,分別為醫藥生物、電子、電力設備、計算機、國防軍工、機械設備、汽車、通信和傳媒業,信披率在83%~96%之間。

薛東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相較往年,今年ESG報告整體披露結構更加清晰、邏輯更為規范,在披露內容的深度與實質性方面也有了明顯提升。企業不僅在報告中單列氣候變化、綠色供應鏈、生態保護等重點議題,而且在披露方式上開始從“表述承諾”向“展示行動與績效”轉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引入定量數據支撐,披露具體的減排成效、年度目標完成情況等內容,部分企業已設立階段性可持續發展目標并進行進度跟蹤。

張俊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我國提出ESG發展理念已經很多年,但是企業可持續信披質量仍待提升。現在有兩大痛點,一方面是完整性不足,部分企業ESG報告選擇性披露,側重展示環保投入金額等“喜事”,回避氣候風險、供應鏈碳排放等“憂事”;另一方面是有效性欠缺,多數報告仍以宣傳為主,缺乏量化數據和具體行動路徑,與財務報告的“干貨”屬性差距顯著。

“全球大型上市公司正將財報與可持續報告合并披露,增強投資者信心,財政部統籌會計準則和可持續準則,也體現未來融合的趨勢,披露信息需緊密關聯財務與可持續內容,服務投資者、資本市場和監管。”張俊杰認為,從全球實踐看,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落地始于企業自愿行動,而非監管要求,且至今企業自愿披露仍是基石,法律規定的強制披露僅為底線。

中小企業ESG合規面臨挑戰

艾瑞咨詢研究院《2023年中國中小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路徑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中小企業碳排放占工業領域碳排放的46%。

從價值鏈角度看,對中小微企業產品的最終需求所誘發的排放,已占全國排放總量的65%,因此中小企業減排也非常重要。

多位受訪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財政部出臺的基本準則面向所有企業,包括國資央企、上市公司和中小企業。國資央企率先完善ESG信披,上市公司正緊抓報告質量,然而目前中小企業的ESG信披能力依然欠缺。

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3的核算為例,張俊杰向記者解釋稱,大型企業通常為鏈主企業,因上游中小供應商數據缺失而放棄披露范圍3。

“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單體排放低,需簡易化、模塊化的解決方案。”張俊杰強調,這既符合中國“雙碳”目標的階段性特征,也是國際包容性綠色金融的實踐方向。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一方面碳盤查、情景分析等專業要求超出其能力范圍;另一方面也存在機遇,綠色認證可助其在供應鏈競爭中獲得優勢,尤其是成為鏈主企業的合格供應商。張俊杰建議推廣“普惠綠色金融”,通過數字化工具降低披露門檻,例如用電、用氣、用水“新三張表”數據推斷環境足跡,避免企業額外負擔。

近年來,我國ESG政策正循序漸進地推進,“不給企業造成過多負擔”亦是各文件強調的重點。例如,三大交易所《指引》規定的21項議題中規定了“平等對待中小企業”,《指南》不在《指引》之外新增額外強制性披露要求,不增加上市公司披露負擔。

氣候準則的編制說明中強調,“堅持準則制定和實施分開”和“倡導企業走低碳綠色發展之路”。安永大中華區ESG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堅持準則制定和實施分開”,具體表現為準則在技術要求上對標國際標準,對企業范圍3溫室氣體排放、融資排放、氣候情景分析等高難度信息提出全面披露要求,體現對低碳轉型的倡導。但在實施路徑上“分步走”,初期允許企業自愿執行,未來再根據行業特性和企業成熟度,逐步明確強制范圍與時間表。實踐路徑上,選擇重點行業開展試點,如電力、鋼鐵,積累經驗后推廣,降低企業合規成本;后續根據企業反饋和披露能力變化,適時修訂準則條款或補充行業應用指南,確保準則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

“這樣可以避免‘一刀切’導致的執行阻力,為中小企業和技術基礎薄弱的企業爭取轉型時間,并通過自愿階段的實踐,培育企業數據管理能力,為未來強制披露奠定基礎。”李菁對記者解釋稱。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五月激情婷婷丁香综合基地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