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已有2458家A股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4年度ESG報告(包括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社會責任暨ESG報告),披露率達45.43%,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其中,1759家公司已是連續三年發布ESG報告。
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簡稱,ESG理念強調企業不僅需關注財務績效,還要從環境、社會、治理的角度衡量企業價值,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踐與表現可量化、可比較并可持續改善。高質量的ESG報告對上市公司有多重積極影響,包括提升市場估值、拓寬融資渠道、吸引全球投資者、降低融資成本等。
ESG披露意愿提升
從2024年至今,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先后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及《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在業內人士看來,《指引》是A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的強制性和底線要求,《指南》旨在幫助上市公司準確理解《指引》內容,規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
《指引》要求,上證180、科創50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鼓勵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同時,《指引》明確可持續發展報告信息披露框架,從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方面設置21個具體議題。
據記者梳理,截至5月8日,上證18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有178家披露2024年度ESG報告,深證10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有97家披露,科創5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有48家披露,創業板指數成分股公司中有79家披露,上述指數成分股公司中合計有402家披露了2024年度ESG報告。
從板塊來看,上交所、深交所主板公司為2024年度ESG報告發布的“主力軍”,其中涉及上交所主板公司1055家,深交所主板公司733家。
按申萬一級行業來看,截至5月8日,A股各行業2024年度ESG報告披露率分別為:銀行100%,非銀金融84.52%,鋼鐵82.22%,煤炭78.38%,綜合73.68%,公用事業72.93%,房地產61.76%,有色金屬55.32%,環保48.18%,紡織服飾42.45%,醫藥生物42.22%,國防軍工41.55%,電子35.56%。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4年,部分上市公司ESG報告存在定量指標標準化不足、風險與機遇的動態分析薄弱等問題,一是定性描述占比過高,缺乏可量化指標,削弱橫向可比性和投資決策參考價值;二是多數報告對氣候轉型風險、供應鏈ESG風險的前瞻性測算不足,未能結合企業業務場景提出量化應對路徑;三是僅少數報告引入獨立機構鑒證,數據溯源與計算口徑透明度存疑;四是公司治理部分多羅列制度框架,但對董事會ESG履職實效、反腐敗實質性案例披露不足;五是鄉村振興、普惠金融等中國特色議題披露模板尚未統一,同時對標ISSB等國際準則的兼容性不足,影響跨境資本認可度?!跋乱徊?,企業應從‘合規披露’轉向‘價值驅動’,以數據驅動決策、風險穿透管理為核心,構建ESG與財務績效的顯性關聯?!?/p>
ESG治理有待完善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ESG信息的披露需要企業收集和管理很多數據,要求以數據為核心,強化數據可靠性、可比性及可追溯性,替代過往以案例為主的自愿披露模式。這要求企業披露內容需要與歷史數據形成連貫邏輯鏈,避免‘斷層式’報告。不過,此前多數企業未建立ESG數據管理體系,臨時補錄成本高且準確性存疑。這些數據往往涉及大量跨部門協調工作,且可能與公司日常采集與管理的數據存在范圍、定義與口徑上的差異。”
“部分上市公司的ESG管理缺乏系統性規劃,未建立完善的ESG治理架構,也沒有將ESG管理與風險評估與業務發展相結合,使得企業ESG工作缺乏方向性、長期性和專業性?!笔┸插愤M一步表示。
北京商道融綠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沛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多數上市公司來說,ESG報告目前是鼓勵披露,非強制披露。不過,按逐年的數據來看,A股上市公司ESG指標披露率和披露質量穩步上升。
在郭沛源看來,ESG報告的發布使上市公司得以系統披露其在環境、社會及治理維度的實踐成效,可以更完整地呈現公司價值,提升信息透明度。
銀河證券研報顯示,對投資者而言,關注企業ESG表現有助于識別長期成長潛力和治理優勢突出的標的;對企業管理者而言,完善ESG體系已成為提升資本效率和增強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對政策制定者而言,應繼續推動ESG信息披露標準化,完善綠色金融支持體系,促進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企業決策中深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