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深圳“機器人谷”:中國“智”造跑出加速度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李明珠2025-05-09 06:52

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深圳南山,在陽臺山南部余脈和塘朗山之間的谷地,沿著留仙大道、地鐵5號線分布,從長嶺陂延伸到西麗和留仙洞,一條長約10公里的創新走廊,串聯起留仙洞總部基地、深圳大學城、南山智園,一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機器人產業集群已然成形——深圳“機器人谷”。

這里有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西麗校區、哈工大深圳校區等高校,還有大疆、優必選、越疆科技、速騰聚創等機器人公司集聚,從留仙洞地鐵站向東延伸的產業帶,正在書寫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新篇章。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深圳“機器人谷”,揭秘這一中國“智”造新高地的崛起密碼。

產業聚集:從核心零部件

到整機研發的完整生態

“成立之初,越疆從中科創客學院的一個工位起步,先后搬了5次辦公室,都在深圳‘機器人谷’,就是因為看重這里的產業生態。”在深圳“機器人谷”的核心位置——南山智園崇文園區的越疆科技相關負責人這樣向記者介紹,“由于這里有完整的產業鏈和高效的配套服務,在創業初期,我們的創始團隊帶著圖紙,直接在樓下就可以找到加工廠,當天就能拿到設計的加工件。”

這種“深圳速度”,正是“機器人谷”產業生態的縮影。沿著留仙大道一路向東,還有優必選、庫犸、智平方、速騰聚創、云鯨智能等明星企業如珍珠般散落,形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機器人大道”。

在南山智園的優必選展廳,記者見到了已經在多家新能源車廠實訓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S1,這款機器人可以勝任各種復雜任務,不僅可以在工業場景的流水線完成箱子搬運整理,也可以通過語音交互,準確識別并拾取不同類型的物體。就在4月底,優必選正式宣布簽署小批量人形機器人采購合同,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和商用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C將用于汽車工廠的生產制造和商用接待等環節。這是人形機器人企業全球首次簽署小批量人形機器人采購合同,也意味著在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工業制造場景的商業化落地上,優必選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上下樓就能找到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就在優必選同一棟的辦公樓上,記者從智安新能源總經理張彩輝處了解到,他所在的公司是小動力能源系統提供商,屬于機器人產業鏈的上游,小動力電池產品是必備零部件。

“我們去年搬到南山智園,這里離很多客戶都非常近,更有利于產品的迭代。”他向記者介紹,針對不同場景的機器人,對于電池的需求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更長的續航,比如陪護類的機器人,可以采用半固態、固態電池;另一類就是出力類,比如搬運等,要求電池高倍率和快速充電。兩類場景需求的電池他們都在研發。

具身機器人領域存在一個難題,即負載電機離電池遠。為了解決機器人在跑跳、翻跟斗時,電機瞬時大功率的場景,傳統方法是提高電池倍率、加粗供電線路。

“我們的自研能量塊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將能量塊靠近電機連接,瞬間釋放大電能,滿足電機瞬時功率的要求,降低整機對電池倍率和線纜直徑的要求。而且當電池倍率降低,可以獲得更高的能量密度,一舉兩得。”張彩輝表示。

記者在總部位于留仙洞的深圳科創學院了解到,其體系企業、掃地機器人明星公司云鯨在近期完成了新一輪融資。為了幫助更多的創業者,深圳科創學院搭建了強大的賦能平臺,其中一個很關鍵的生產環節賦能,就是整合體系內成熟企業的供應鏈渠道,搭建共享工廠,初創團隊可以直接對接諸如云鯨的企業供應鏈,共享生產資源,助力創新企業跑得更快、更遠。

產學研融合:“智慧大腦”

賦能 加速技術突破

在深圳“機器人谷”,創新不是單打獨斗,而是“高校—研究院—企業”的協同共進。這些科研機構、知名高校、明星機器人公司,構成了上述黃金三角架構,也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集聚特色。

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學麗湖校區……近10所高校在此形成的“智慧大腦”,與上百家產業鏈企業構成的創新網絡,正加速面向前沿拓展技術邊界,孕育著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未來。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發布的《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顯示,2024年深圳機器人企業數量達74032家,同比增長39.64%;產業鏈總產值達2012億元,同比增長12.58%,逐步從量增向質升轉型。

越疆科技就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旗下中科創客學院孵化的標桿性企業,自創立以來,越疆科技始終與周邊頂尖科研機構及創新孵化平臺保持著深度產學研協同。

“再過2個多月,我們公司成立就滿10周年了,也在去年成功在香港上市。”越疆科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公司在協作機器人領域實現硬件平臺、軟件平臺、核心算法、智能操作全技術鏈自研,在安全、人工智能(AI)與機器學習、自主移動作業等核心技術領域突破并積累深厚,關鍵零部件自研率超90%。”越疆科技的成長軌跡與“機器人谷”的演進高度同步,生動詮釋了這里創新生態系統的蓬勃活力與集群效應。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專職秘書長譚維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機器人谷”既有機器人企業集聚的產業園區,也有為機器人技術集聚的深圳大學城。在具身智能時代,學術跟產業關心的前沿話題越來越接近,越來越需要融合發展。“機器人谷”就為產業和學術機構的緊密合作提供了天然的合作可能。

未來展望:從中國“智”造

到全球領先

目前深圳“機器人天團”已形成覆蓋工業、服務、特種等全領域矩陣的立體化產業布局,“上天、入地、下海”無處不在,既能進廠當搬運工,還能制作咖啡拉花、家庭清潔、船舶除銹、公園除草、自動巡檢、泳池清洗,樣樣都能行。

“只要能夠讓機器人的產品用起來,不管是人形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還是在工廠打工或者其他應用場景,整個產業鏈就有不斷提升的機會,深圳‘機器人谷’未來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張彩輝說。

深圳某頭部創投機構關注機器人產業的投資人表示,深圳具備獨特的產業生態優勢來推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一是完備的產業鏈配套。我國機器人產業鏈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體制造—下游系統集成的完整體系。二是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數據。制造業、服務業場景復雜多樣,給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試驗田。

然而,“機器人谷”的野心遠不止于此。在全球智能制造競爭格局中,這里正瞄準更高維度的突破——具身智能的工業化落地、人機協作的標準化體系、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閉環。優必選的Walker S1已率先打開工業場景的應用大門;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技術正逐步替代進口產品;越疆科技的協作機器人則累計全球出貨量超80000臺,位居世界前列。

譚維佳也認為,“機器人谷”中集聚的企業,很多都是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明星企業,它們在各自細分的領域里,代表著全國甚至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從核心部件到整機,從小腦到大腦,再到應用落地,這樣一批明星企業的集聚,直接驗證了產業鏈,也驗證了具身智能最前沿的技術實現。

有業內人士總結,機器人產業鏈的龍頭公司已經在“機器人谷”初露鋒芒,逐漸跑出加速度,它們不僅是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引擎,還將引領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

責任編輯: 楊國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女同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 | 精品免费久久久国产一区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