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對等關稅”引發的全球貿易沖擊,成為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而機遇與挑戰伴生,藍帆醫療(002382.SZ)心腦血管事業部近期已對子公司柏盛國際和吉威醫療發出內部信,以過去幾年前瞻戰略布局及后續市場機遇,為團隊注入信心。
作為一家海外收入超八成的出口導向型企業,藍帆醫療在此輪關稅戰中并未受到太大波及。究其原因,自2018年首輪貿易沖突以來,公司憑借對國際形勢的預判與前瞻戰略布局,已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抗風險能力體系,不僅將充分對沖此輪“關稅戰”及后續貿易沖突對業務經營的負面影響,更有望成為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在“關稅風暴”中大有可為的典范。
4月28日晚間,公司同步披露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詳細地展示了近年來戰略布局思路與成果,更以一季度大幅增長的約7700萬元歸母凈利潤,論證了以短期陣痛換長期戰略布局的價值。披露次日,公司股價漲停,市場認可度充分體現。
轉型升級備戰危機,“中德新”三地布局輻射全球
時間回到2018年前,藍帆醫療仍是一個以PVC手套為主業,七成收入依賴美國市場的低值耗材企業。至2018年,特朗普首個任期內發起貿易戰,嚴重沖擊了我國進出口貿易體系,公司也由此意識到未來更大范圍貿易戰的可能,未雨綢繆開啟了一系列應對戰略。
2018年,公司完成對柏盛國際的并購,堅定戰略轉型升級。由單一低值耗材的“A”產業,升級為高中低值耗材全覆蓋的“A+X”戰略,在降低出口依賴的同時,開始構建創新驅動的新質生產力發展道路。
戰略層面,并購后,公司心腦板塊將柏盛國際和NVT的管理總部從海外調整至國內,開始著力打造以中國為核心、面向全球的跨國醫療器械平臺,強化研發,在上海搭建研發中心、全球科創總部。
市場層面,公司心腦板塊堅定“去美國化”。2018年以前,柏盛國際曾在美國設立了研發、臨床、市場中心,斥資數千萬美元推動BioFreedom心臟支架在美臨床注冊,“押寶”美國市場。而洞察到美國市場巨大的風險后,藍帆醫療堅定投入增長潛力大、風險可控的中國、東南亞、“一帶一路”和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加強在歐洲傳統優勢區域布局,并于2022年完成了從美國市場的戰略性撤出。
供應層面,公司優化全球供應鏈,避免關鍵原料與技術“卡脖子”,現已基本實現了包括關鍵藥物BA9在內的自主可控。為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公司開啟“備份計劃”,目前99%的原材料已完成國產供應商驗證,僅剩的一兩個未完成驗證的,也已建立新加坡柏盛國際代采的通路。
制造層面,公司構建起“中德新”三大產地布局,實現以全球資源面向全球。2018年以來,通過并購和持續投入,在心腦血管產品方面公司已形成三大產地布局:德國NVT生產的心臟瓣膜直供海外,新加坡柏盛國際規模化制造支架及球囊供應海外,中國威海吉威醫療二十年來服務本土患者,已具備極強的抗風險能力。更進一步,依托三地生產布局,公司開啟了三地互為備份的驗證計劃,在中國、亞太、歐洲三大區域均搭建起全流程本地化部署,實現對全球非美市場的全區域覆蓋。
從戰略、銷售、供應、制造多層面,公司堅定國際化布局,為心腦業務全球放量鋪平道路。公司心腦事業部已覆蓋全球超8,000家醫院,心臟支架市占率中國第二、全球第四,2024年實現超11億元收入,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收超3.6億元,同比增長26%,凈利潤也實現大幅增長。著眼未來,隨著SoniCracker?沖擊波治療系統等創新產品陸續上市放量,公司在心腦血管領域的布局或加速兌現。
在發揮原有的國內基地供國內、海外基地供海外的模式優勢之外,藍帆醫療也積極探索中國智造出海的時代機遇,培育新增長點。2023年,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徐景和當選第27屆全球醫療器械法規協調會(GHWP)主席,標志著中國系統完善的醫療器械監管體系和卓有成效的監管工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高度認可,國產器械可以通過GHWP等平臺加快在成員國家的產品注冊和市場準入。藍帆醫療積極把握GHWP等平臺給予中國械企的切實助力,旗下多款中國智造器械產品已成功實現海外商業化應用。
風險機遇并存,醫療器械國產替代加速
這場被聯合國秘書長稱為“沒有贏家”的貿易戰,正深刻改變全球醫療器械競爭格局。美國加征關稅大幅推高我國低值耗材出口成本的同時,中國對美125%的關稅反制,也為國內高端器械國產替代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對于聚焦心腦醫療器械的柏盛國際和吉威醫療而言,深化國產替代大有可為。
年報中公司也指出,將全力以赴發揮本土企業優勢,保質保量、最大程度填補進口器械因反制關稅產生的供應缺口。據了解,對美關稅反制,不僅將導致若干美國巨頭的心臟支架、藥物球囊等進口器械價格在國內喪失競爭力,也將拉長產品的供貨周期,為國產廠家提供了絕佳的替代機遇。
藍帆醫療指出,目前進口產品在冠脈球囊、OCT及神經/外周介入等領域,市場份額均超過50%。而經過近幾年研發積累,這些領域公司已布局一批性能較美國進口產品更優的創新器械。例如全球第一款無聚合物藥物涂層冠脈支架BioFreedom?、國內首款莫司類藥物涂層球囊BA9?藥球、用于心血管全鈣化病變治療的SoniCracker?冠脈血管內沖擊波導管、Allegra?二代經導管介入主動脈瓣膜置換系統等。
除內生研發創新外,公司還通過參股投資延伸進入心室輔助裝置(VAD)、血管內斷層造影(OCT),以及外周介入、神經介入和微創外科等相關賽道,持續提升公司在中高值耗材領域的綜合競爭實力。據悉,截至2024年末,公司投資孵化的神經介入公司已有7款產品獲批、外周介入公司已有4款產品獲批;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參股投資的外周介入及神經介入領域公司、微創外科領域公司均成功實現融資,商業價值受到市場認可。
不僅如此,隨著全球貿易沖突的持續,國內其他醫療器械企業旗下中國制造產品出海可能面對更大的關稅壁壘,而公司在中、新、德三地的前瞻式布局將得到充分體現,公司正以三大區域的本地化部署,建立起全球貿易沖突背景下堅實的抗風險能力。
著眼未來,年報中公司也表示,2025年心腦血管事業部將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醫療器械的銷售網絡,并憑借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成為中國市場的國產替代主力軍,與醫療專家攜手為中國心腦患者做好保駕護航,未來,公司也將繼續堅持新質生產力發展道路,遵循“創新、融合、提效、國際化、穩發展”的發展理念,加速成長為一家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跨國醫療器械平臺企業。(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