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儲能市場去年延續高速增長,但由于儲能電池價格下滑,大部分鋰電池公司儲能板塊業績增速驟降。
界面新聞統計的十家頭部鋰電企業業績顯示,包括寧德時代(300750.SZ)在內的七家公司去年儲能板塊營收增速較2023年下滑。比亞迪(002594.SZ)、遠景動力、鵬輝能源(300438.SZ)等公司并未披露儲能板塊的財務數據,因此沒有納入此次統計。
以去年儲能業務營收規模計算,寧德時代在上述鋰電池企業中繼續排名首位,且呈現斷崖式領先。
2024年,寧德時代儲能板塊營收規模572.9億元,相當于榜單第二至第八位企業的總和。億緯鋰能(300014.SZ)和海辰儲能位列第二和第三位,兩者去年的營收均超過百億級別。
鋰電池企業的儲能板塊通常包括儲能電池和儲能系統兩部分。儲能電池是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儲存電能并在需要時釋放,其成本通常占到儲能系統的六成左右。
鋰電池企業的業務模式也因此分為兩種:向下游系統集成商出售儲能電池,或是自行生產儲能系統,銷售給終端客戶。各家鋰電池企業儲能電池與儲能系統業務的比重各不相同。
以海辰儲能為例,其儲能電池與儲能系統的營收比例約為6:4。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企業則未公布兩項業務的營收占比。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上海有色網和鑫欏鋰電三家機構公布的2024年儲能電池出貨量榜單,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分列前兩位。鑫欏鋰電將比亞迪列為第三位,海辰儲能則被另外兩家機構列在榜單第三位。
就營收增速而言,寧德時代儲能業務去年下滑約4%,是榜單前六位的鋰電池企業中唯一營收出現負增長的。
鑫欏鋰電高級研究員龍志強向界面新聞分析稱,這是由于儲能電池價格去年大幅下滑所導致。盡管寧德時代儲能業務去年銷量仍有增長,但沒能抵消產品價格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寧德時代未公布其儲能板塊銷售單價的變動幅度。可以作為參照的是,海辰儲能去年儲能電池的銷售均價同比下降40%,至0.3元/Wh。
去年,寧德時代儲能板塊的銷量為93 GWh,同比增長34.32%,增速不及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行業研究機構SNE的統計,去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總量301 GWh,同比增長62.7%。GWh為能量單位,表示儲能電池的容量。
作為寧德時代的主要競爭對手,億緯鋰能、海辰儲能等企業的去年儲能電池的出貨(銷量)增幅均高于寧德時代。
億緯鋰能儲能板塊出貨50.45 GWh,同比增幅91.9%,海辰儲能儲能板塊的銷量合計為33.6 GWh,增長了88.7%。
如果按絕對值計算,寧德時代去年儲能業務的增量與億緯鋰能相當,是海辰儲能的1.5倍。
在界面新聞統計的十家鋰電池企業中,中創新航(03931.HK)去年儲能業務營收增速最快,達到72.6%。
去年,中創新航的營收規模也因此超過了國軒高科(002074.SZ)和瑞浦蘭鈞(00666.HK),排名升至第四位。不過,相比于2023年131.9%的增速,中創新航的營收增速也下探至兩位數。
除寧德時代外,南都電源(300068.SZ)和派能科技(688063.SH)儲能業務的營收也在去年呈現下滑。
由于訂單及交付不及預期,南都電源去年儲能電池銷量2.81 GWh,同比下滑38.7%,拖累公司全年虧損12億元。
主攻海外家用儲能市場的派能科技,由于需求階段性放緩,儲能業務已連續兩年下滑。去年派能科技儲能銷量1.5 GWh,同比減少18.9%。
但就盈利能力而言,派能科技在上述鋰電企業中排名首位,其儲能板塊去年的毛利率達28.9%。寧德時代位列第二,其毛利率為26.8%。
2023年,派能科技與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同樣位于榜單前兩位。
派能科技產品產品主要向海外市場銷售,去年外銷占比93%。龍志強認為,派能科技的高毛利率得益于其產品結構以家用儲能為主,且大部分面向歐美市場,該產品的毛利率普遍高于發電側和電網側大型儲能,以及工商業儲能等產品。
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主要應用于發電側和電網側大型儲能,以及工商業儲能市場,高毛利率則得益于品牌溢價,其電池產品的售價通常高于同行。儲能系統集成商海博思創(688411.SH)就曾披露,對于批量采購的相同規格電池,寧德時代的同期報價一般高于其另一家主力供應商億緯鋰能,但并未披露具體數據。
在界面新聞統計的鋰電池公司中,德賽電池(000049.SZ)去年儲能業務毛利率墊底。
由于市場價格持續下行和產品銷售不及預期,德賽電池儲能電池業務子公司湖南電池去年凈虧損4.05億元,較2023年1.68億元的虧損額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