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院長胡堅波發布《數字中國發展指標體系》和數字中國發展指數。數據顯示,2024年數字中國發展指數為150.51,同比增長10.65%。其中,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發展較快。
此次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指標體系》包括10個一級指標和47個二級指標。一級指標涵蓋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文明等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領域,以及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數字基礎設施、國際合作、數字安全等數字中國建設的五大發展基礎。
從二級指標看,包含了涉及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體系、數字中國關鍵能力、數字治理以及國際合作等領域展現代表性建設成果的指標。如在數據要素,結合全國數據資源統計調查制度、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設置“數據產量”“公共數據資源登記數量”等指標。
胡堅波介紹,指標測算均以2020年為基準年,即2020年的數字中國發展指數為100。分領域看,2024年,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安全、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數字社會等5項一級指標發展指數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發展指數同比增長分別達17.55%和13.56%,數字社會、數據要素、數字安全發展指數增速也超過10%。
“這反映出這兩年我國高質量推進‘硬投資’項目謀劃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提檔加速,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胡堅波指出。
從單個指標看,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穩步擴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10%左右。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跨境電商在“賣全球”方面潛力進一步釋放。
“數據作為數字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正在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胡堅波表示,當前,人工智能等新領域發展對數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推進數字中國建設,要緊緊抓住人工智能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動同向發力、同頻共振,持續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高質量數據供給,持續推進數據流通交易。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