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并購六條”發布以來,并購重組業務成為券商尋求收入新增量的主要路徑之一。截至4月29日,已有42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4年年報。從42份年報對比來看,這一業務行業分化較大。
并購重組業務收入通常體現在財務顧問業務中。數據顯示,以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為口徑,上述42家券商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總額為44.42億元。具體到各家券商,有17家實現正增長,增幅最高的券商同比增長75%;有25家則出現了下滑,最大降幅達79%。廣發證券、中金公司、國信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該項業務增速較高。
頭部券商占據并購重組交易高地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券商財務顧問業務通常涵蓋企業并購重組、債務重組、資產整合、私募融資等各項專業服務。對于投行來說,開展并購重組業務的收入主要包含在財務顧問業務中。
數據顯示,已披露年報的42家券商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較2023年下降4.55%。整體而言,去年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前五名券商分別為中金公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其中,中金公司財務顧問業務收入為9.16億元,穩居行業第一,同比增長22.76%。中信證券這項業務收入為5.64億元,同比增長2.51%。華泰、中信建投、申萬宏源等券商該項業務凈收入均在2億元以上。
在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實現正增長的其他券商中,第一創業同比增幅為75.76%,廣發證券以52.56%的同比增速位居第二。東方證券、國信證券、浙商證券、國金證券、東吳證券的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也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還囊括其他咨詢服務的收入,因此其收入金額和增長情況僅能大致反映券商開展并購重組業務的情況。
如果結合年報中的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的分項目指標看,這42家披露了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的券商中,前三名依次是中金公司(4.18億元)、中信證券(2.72億元)、華泰證券(0.48億元)。不少券商該項業務顯示為空白。
新一輪的并購重組行情正在進行,有望為券商整體業績貢獻更多增量。財信證券分析師劉文蓉認為,當前并購重組與2014至2015年的并購重組所面臨的宏觀環境較為相似,并購集中在中小市值公司及民營企業。新一輪并購重組主線是“聚焦主業”,高端制造、科技板塊等企業有望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
中小投行轉向“精品化”求生
整體上看,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榜單前10的券商,凈收入總和為29.22億元,占42家券商財務顧問凈收入約七成,馬太效應顯著。另有25家券商去年該項業務凈收入同比下降,如財達證券、國都證券、華林證券、華安證券、東北證券等。2024年,已有9家券商該項業務凈收入同比下滑超過30%。
“大型券商在財務顧問業務(尤其是并購重組領域)占據絕對優勢,背后是資源、品牌、專業能力的綜合作用。”深圳一名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分析,“頭部券商長期服務央國企及行業龍頭,在央國企收購、跨境并購等復雜交易中經驗較多,而且資源協同能力較強,能夠提供‘投行+投資+研究’全鏈條服務。券商研究所對行業趨勢的深度分析,可直接賦能并購標的篩選和估值談判。”
上述人士認為,未來,中小券商或應聚焦垂直領域或區域化交易。“中小券商并購重組可強化‘精品券商’定位,提供從標的篩選到交割整合的全流程深度服務,并聯合銀行、私募基金解決客戶資金需求。”他表示。
第一創業表示,一創投行將緊扣政策導向挖掘并購重組業務機會,持續關注優質資產,助力產業鏈整合。國金證券表示,公司發揮服務成長型中小民營企業的投行特色,緊跟并購重組市場復蘇步伐,聚焦政策鼓勵的產業并購領域。2025年,國金證券將持續關注產業鏈上下游的并購機會以及橫向并購機會。